网络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黄春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春艳,. 网络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7.
摘要:
互联网时代,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认知等呈现出了新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使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既要辩证看待网络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迎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同时又要通过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及深化与学生家长的合作等措施,让“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高质量开展,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家校合作
DOI:10.12721/ccn.2021.157027
基金资助:

1.互联网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迎来的机遇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已经渗透到小学的各门课程中,在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育内容等方面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互联网时代其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以往小学阶段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例如办手抄报、观看教育视频或者是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等,小学生的认同度不高。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从各种教育论坛上搜集并下载海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将其剪辑、加工,以图文形式、动画形式展示,让心理健康知识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网络空间里,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想法、表达情绪,而这些内容,反映出了小学生在老师、家长面前不敢随意表露但又非常重要的心理变化,教师利用网络能及时掌握这些情况,选择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方式、方法,对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得到了重视,但是缺少标准化、专业性的教材。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教师在网络上可以很方便的搜集相关的素材、资源。除此之外,像“网易公开课”、“蓝墨云班课”等软件,还提供了许多在线教育资源,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互联网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隐患和面临的挑战。只有客观看待和敢于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与改进策略。结合教育实践来看,互联网时代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其一,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缺乏创新。部分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长期的执教生涯也容易形成定势思维,思维观念很难紧跟时代变化做出调整和创新。在网络时代仍然沿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自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不利于当代小学生健康心理和积极品质的形成。

其二,家长未能履行好网络监督职责。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疏于管教,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不加以限制。小学生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时下直播软件和短视频APP的流行,很多中小学生不仅沉迷于观看这些短视频,还热衷于模仿视频中的低俗内容,有些甚至自开账号以各种哗众取宠的方式博取眼球,争相“吸粉”成为热门主播。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这些抵制力、分辨力差的小学生,思想容易受到腐蚀和污染,心理上容易出现扭曲。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联合不够密切。部分家长将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学校的责任,而未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产生的深刻影响。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疏于管教,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未能达成一致共识,不能相互配合,也成为现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又一阻碍。

3.网络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3.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力

在小学校园里积极推行“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思维观念、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具备创新意识,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契合教育要求,将新时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组织开展了多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学术讲座、研讨活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下一步,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便利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实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并且安排专人负责维护,保证资源定期更新,方便教师随时学习、更新知识,增强互联网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力。

3.2家长积极配合,为心理健康教育助力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一是要以身作则,在亲子时间尽量降低使用手机的频率,避免让孩子产生依赖甚至是沉迷手机的习惯。使他们远离网络上真真假假、良莠不齐的信息,防止孩子尚未成型的思维观念受到误导,间接的支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二是要言传身教,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例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尝试想办法解决、努力的克服,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当然,家长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多浏览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或者是关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公众号。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在家庭教育中使孩子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

3.3深化家校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互联网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搭建了便捷地平台,使得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乐观态度、坚毅品质成为了可能。学校方面利用互联网开展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公开课,每周五的下午以直播课的形式,由资深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线听课,并且以发送弹幕的形式与专家互动,由专家解答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直播课的,在课程结束后还可以下载电子课件,在空闲时间回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微信群、QQ群,方便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校深化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努力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恰到好处的引导、渗透。构建“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是依托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丰富的内容,以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使得教师、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任务,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只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模式,才能保证这一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芳.乘“互联网+”之风,扬家校合作之“帆”——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结合教育方式[J].学苑教育,2020(16):84-85.

[2]杨晓玉.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路径探索[J].成长,2020(01):97-98.

[3]郭爱云.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20(12):18-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