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护理内容
生活护理主要是在患者疾病治疗进程中对患者居住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照料,目的是为了调节患者机体内外部的阴阳,协助患者恢复正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为患者的疾病提供重要的治疗环境。据临床医学调查指出,优质的生活环境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非常重要,那么在此进程中,中医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原则:其一是顺应自然;其二是平衡阴阳;其三是起居有常;其四是劳逸结合;其五是慎避外邪。并且需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1)保证室内的干净整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保证合理的自然通风以及阳光的照射;(2)中医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季节、昼夜变化以及气候实行不同的护理方式;(3)制定健康的生活计划,如合理的休息时间、充足的睡眠、科学地运动以及节制的性生活。
2. 心理护理内容
在中医护理过程中包含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日常关心,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愉悦的心情,清静养神,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患病时会产生诸多负面的情绪,或是恐惧紧张或是悲伤苦闷等,这时中医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缺乏治疗信心的患者,中医护理人员可以安排开朗的患者与其交谈,从而排解患者内心的苦闷,逐步增加患者的治疗自信。对于易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投入更多的耐心,注意护理过程中与患者交谈的语气和态度,在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再予以交谈和耐心的劝导,以此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强化中医护理效果。
3. 饮食调节内容
在中医护理过程中,患者的饮食对其护理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患者需要重视中医护理中的饮食调节工作,并且积极地配合中医护理人员形成相对健康的饮食习惯。在此进程中,患者需要简单的了解各种食物的功效,依照自身的身体情况采取正确的饮食。
(1)热性食物能够去除患者体内的寒气,可以治疗一些阴寒内盛的疾病,可是热性食物大都是以辛香燥烈为主,像白酒、生姜等等,对于一些热证和阴虚的患者不可使用。(2)温性食物可以补气、通阳、散寒以及暖胃等,经常应用于阳气虚弱的虚寒患者身上,一般情况下,这些食物功效比较温和,如果患者有热证或者是阴虚等症状不可食用,常见的温和食物有羊肉、桂圆等等。(3)寒性食物主要的功能是清热去火,解毒,常用于发热较高或者热毒较深的患者,但是寒性食物很容易损伤患者的阳气,如果患者的阳气不足、脾胃虚弱,就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少吃寒性食物,典型的寒性食物有苦瓜、茶叶、绿豆等。(4)凉性食物可以清热养阴,一般用于发热、疟疾、肿痛等方面,虽然说凉性食物相对平和,但是如果患者长久的食用也会损伤其阳气,一般阴虚、脾弱的患者需要在饮食上加以注意,常见的凉性食物有芒果、梨等。(5)平性食物属于患者日常饮食的基础食物,如大豆、玉米、鸡蛋等。除此之外,还有发散类食物,补益类食物,在中医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依照患者疾病的种类以及患者自身机体的情况予以针对性的调节,逐步突显出中医饮食调节的重要护理作用,为患者的健康做好铺垫。
患者的基本饮食原则如下图所示:
4. 用药护理内容
在对患者实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药物是护理人员和中医常用的手段,中医护理人员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药物是比较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把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方式,熟知各种中药药理,能够在患者服用中药的过程中予以指导。如,患者在服用泻下类的药物时需要空腹,症状缓解之后需要立即停止;安神类的药物需要在睡前半小时左右服用,并且伴随着护理人员的精神调节,逐步强化中药的治疗效果。在中药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饮食要清淡,最好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其二是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保证每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其三是中药护理期间,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就需要与医生加以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逐步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中药给药规则如下图所示:
结语: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在保障患者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得到我国医学领域的强化和推广,并且在大多数疾病的护理方面,中医护理作用比较突显,得到了诸多患者的广泛运用。这就需要患者灵活地选择专业的中医护理人员,给其提供更为专业的中医护理,逐步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