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是极具理论性和故事性的教学过程,历史知识点内容丰富,蕴含了大量的时间问题、空间问题、发展问题、精神文化、历史体制等内容,其中带有的德育教育元素、思想引导教育元素内容较多,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优势。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高中学生朝着有抱负、有素养和有理想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发展,推动高中历史教学优化,保证高中历史的课程目标和价值使命顺利实现。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历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文学学科和基础学科,其概念性和理论性相当强。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是为了推动个体社会适应能力、长期发展能力、终身发展水平的提高,且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将素养、道德、情怀、思想等引导和教化放在了首要地位。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看,核心素养是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的,也是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更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契合。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往往代表的是社会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一个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保证高中历史“育人特色”“以史为鉴”的特征凸显出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历史知识感知能力
根据2022年新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来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需要完成历史知识教授,还需要引导高中生在学习过程完成求知欲、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开展历史教学,提升高中生利用历史知识和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务必遵循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环境,巧妙开展历史教学创新,并融入“知识感知”元素。具体来说,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需要以高中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在保障兴趣激发的基础上加强知识巩固和理论学习。
例如,高中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等相关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战争与和平”“侵略和反抗”等作为主题寻找生活中和“鸦片战争”“反抗侵略”“民族危机”相关的历史痕迹。同时,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围绕着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解,进而衍生到“两次鸦片战争”“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的课程内容中的相关事件。这样,学生便能在学习过程进行历史知识感悟,历史知识复习、历史概念巩固,感悟历史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高中历史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结构虽然清晰,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结合起新课标中对于构建高中生历史知识框架学习体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从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角度引导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让高中生可以轻松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这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意义等学习就实现了具体化和直观化,高中生的历史认知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时空观念也得到培养。
例如,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部分内容属于重难点内容,尤其是“二战的战争拐点”“二战的参战国背景”等知识点不仅考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知识联系能力,一旦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出现理解错误就会出现整体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为学生回顾“二战的爆发”,将学生“放置”于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归纳总结理清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逐步形成历史学习思维、提升历史认知能力,核心素养有效得到培育。
(三)培育学生历史观
受到传统历史教学观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鲜有教师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所以,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依赖于课本,教学维度没有拓宽,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较为缺乏,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培育。文史资料指的是通过文字和资料记录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结合文史资料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能够通过文史资料中的趣味性史料和趣味性故事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元性。最为重要的是,文史资料运用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对于历史教材知识点内容更为精准把握,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完成学生历史观的构建,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借助与“五四运动的标志”“五四运动开展和共产党诞生是否存在历史发展脉络关系”“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相关的文史资料作为教学拓展延伸的立足点,同时立足于高中生的实际发展,将学生掌握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的文史资料有机联系一起,让学生在实现拓展学习、延伸学习和深度学习。这样,通过文史资料融入教学,高中生就能学会利用文史资料学习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进而完成自身正确历史观、学习观和历史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培育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更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任务和价值使命,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重视核心素养培育,认清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有的放矢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佩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1,8(16):80-82.
[2]封建国.初高中统编历史教材的比较与衔接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1(24):83-88.
[3]杨光田.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教学方式探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173-175.
[4]张朝民.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1(14):45-47.
[5]黄开军,袁晓旻.近五年中学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研究述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8(07):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