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林艳艳 田逸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艳艳 田逸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 装备技术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26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老年群体对其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的家庭与社会状况,由于家庭结构逐步细分,传统的大家庭逐步消退,单个家庭单元的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这对家庭养老与医疗保健服务等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为社会经济稳健发展提供助力。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日益健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人口老龄化
DOI:10.12721/ccn.2023.157261
基金资助:

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推进,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产生了众多社会和经济问题,譬如人口结构老化、劳动力供需脱节、养老金收支不平衡,其中较为直接地体现在对社会保障现实需求的急剧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医疗保险与养老服务等配套工作没有做好衔接,特别是医疗保险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服务需求。必须从多维度出发,构建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为老年群体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险服务,保障他们的医疗保险需求,从而维护社会经济稳健发展。
1相关理论概述
1.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及内容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社会保障因其性质及保障形式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内容。国家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提供法律保证。
1.2医疗保险相关制度简述
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证居民能够享受到医疗健康保障而采取系列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总称,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活动,即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城镇职工与居民两类主体;另一方面是如何保证居民享受到医疗保障。
2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2.1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的传统家庭养老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传统社会家庭养老居于主导地位,现代社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养老从绝对主体发展到相对主体,核心地位受到影响。其一,在传统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父系社会中,父辈掌握着家里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有着丰富的耕作经验,因此在家中的威望较高,被视作资源、财富的载体和象征,传统家庭养老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社会开始转型,人们生活在一个以市场关系和契约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中,但是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使父辈在家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一家独大”的特权地位逐渐丧失。其二,在生产社会化背景下,家庭的生产功能消失,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财富的积累和分配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冲击着依靠土地和子女在家庭内部解决养老问题的传统孝道。一方面,随着子女获得经济收入的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导致健康储量和自理能力逐渐退化,他们获取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能力逐步丧失。他们从儿女生活费用的资助者,转变为接受儿女经济资助和照料的弱势群体,从家庭的主角变成了配角,甚至被边缘化。其三,强制性计划生育制度及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带来生育成本和抚养成本的上升,我国早已掉入了意愿性内生性低生育文化陷阱,在这种低生育、精抚育文化的影响下,家庭结构逐渐扁平化,家庭规模逐渐微型化、核心化,使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2.2劳动年龄人口储备不足,造成经济发展滞缓
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基本特征,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亏损、青年赤字一系列难题。第二,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机遇期,需要大量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年轻人力资本严重缺乏,还担负着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责任,这就放大了人口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的矛盾。第三,随着我国人口优势的逐渐丧失,工资的大幅度提高,西方国家对我国劳动力要素的依赖性减弱,一些外资企业纷纷搬离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3.1转变就医观念,保证医疗保险资源合理利用
针对目前的医疗保险运行现状,我国需要从制度顶层设计入手,对医疗保障对象实现全覆盖。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居民转变就医及医疗保障观念,特别是对老年群体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这类群体认识到医疗保险的作用,认识医疗保健的重要性,在医疗保险支出上加大投入,除了参与社会医疗保险外,还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适当购买部分商业保险,使医疗保障系数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商业医疗保险机构放宽参保限制,根据老年群体的特殊状况制定差异化的医保政策,有效运用商业医疗,补充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不足。在社会参保方面,应当增加强制性的条款,保证法规制度刚性,争取让全体居民参与进来。在政策标准上可以推行多个标准体系,如可分基本险、其他险等,对应享受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优惠,在保费收取上,可以实行按月或按季缴费制度,实现常年征收。对老年弱势群体应当实现优惠政策,在医疗保障与救助方面加大力度,保证医疗资源综合利用。
3.2做好医疗资源整合,对医疗保险实行稳定投入
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进行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对医疗机构进行着补贴,保障医疗服务体系正常运转。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有的人认为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减少居民缴纳,让居民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而从政府角度看,部分地方政府财力困难,每年的医疗保险补贴支出很大,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因此,政府应当做好开源节源工作,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如实施民办公助,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引入社会资本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群体的需要。从老年群体的角度看,不同的老年群体在医疗保健服务上的需求差异很大,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医疗保障投入上的愿意更强,在医疗服务上愿意花费,民营医疗服务体系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参与进来,而公办医疗机构则保大众,实行“普惠制”。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政府应当对财政补助进行科学核定、科学分配,维护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稳定性,发挥好“稳定器”“调节阀”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群体对社会医疗保险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要求更高。为此,应当完善医疗保险法规及制度,做好医疗保险基金征收工作,引入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作为补充,为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提供保证。同时,还要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检查监督,保证医疗资源科学利用,让社会医疗保险为居民更好地提供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筑牢社会保障网络才能防止阶层滑落[N].经济观察报,2021-12-06(008).
[2]俞卫.新发展阶段全面提升我国医疗保险体系质量的思路与建议[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4):122-127.
[3]潘霞.完善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J].国际公关,2020(09):10-11.
[4]高和荣.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实现从“扩面”到“提质”[J].国家治理,2019(48):39-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