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CVM)病例在神经内科当中比较常见。在放射科接受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MRI的患者群体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脑血管畸形患者。其中,MRI(核磁共振)检查成像效果好、检查结果较为精确,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脑血管畸形的形态来,对CVM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所以关于如何让实习生熟练掌握脑血管畸形的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在放射科临床带教工作中也就显得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剖析脑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诊断的带教方案。
一、脑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诊断的要点分析
临床经验表明,相较于CT检查,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诊断有效率更高,更值得临床推荐[2]。下面我们以德国西门子公司1.5T对于脑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诊断的要点,结合现有的病例展开相应分析。
(一)脑静脉畸形的核磁共振诊断要点
1.平扫图像要点
对于脑静脉畸形患者来说,核磁共振平扫图像可见数量最多的情况是扩张髓静脉曲信号者,其次是表现为走行僵直的长T1及T2信号者,MRI图像体现为点现状。其他分别为体现为长T1短T2的信号者,数量最少的情况则是体现为流空信号者。
2.增强扫描图像要点
通过MRI增强扫描,可在影响上看见患者病灶部位有数条深髓静脉扩张和引流静脉的强化出现。而这些出现扩张的深髓静脉又呈枯树枝状,并组成“蛇脑袋”一般的形状。少数患者的引流静脉显示出穿越皮髓质的条带影,且深髓静脉出现丛状。另有极少数患者的引流静脉同出现扩张的深髓静脉管径比较相似,具有临床意义。
在患者的MRI影像当中,引流静脉绝大多数呈低信号,而扩张静脉髓以低信号居多,也有出现高信号的情况。
(二)海绵状血管瘤的核磁共振诊断要点
1.平扫图像要点
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来说,核磁共振平扫图像绝大多数都呈现出圆状或团块状的长T1短T2信号,其中还掺杂长T1短T2信号的条状信号分隔,因此整个影像的信号混杂,体现为桑葚状。在信号的四周还会环绕低信号区,且无血肿和显著的占位性病变出现。少数患者的长T1短T2信号等长,在其四周出现低信号环。极少患者出现单纯团块状短T1长T2亚急性出血之信号,并在其四周会显示出有轻微的长T1长T2水肿出现。还有极少患者的肿瘤属于多发性,因此肿瘤在大脑、小脑、脑干内呈分散状的分布。上述特征都可以在MRI影像当中得到明显察觉。
2.增强扫描图像要点
另外经增强扫描,大约超过一半患者有轻到中度的强化。绝大多数患者被发现的病灶较多(超过40个),比平扫图像要多出将近一半。但在病灶信号上面则同平扫图像无明显区别。不过低信号区要比平扫图像大一些。
另外,少数患者的图像表明在病灶四周的低信号范围上面,要明显大于平扫图像,值得我们重视。
(三)动静脉畸形的核磁共振诊断要点
1.平扫图像要点
绝大多数患者均可在MRI平扫当中,查出较为明显的肿瘤范围,体现出团块状或蚯蚓状的黑色流空血管团。
2.增强扫描图像要点
增强扫描图像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均出现了血管团呈条索状强化的状况。其高信号范围区为肿瘤病灶上的畸形血管。本来在平扫图像当中,而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则出现了显著的低信号,然而其全程状况却在影响上体现不出来。增强扫描图像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能够体现出它的全程状况--异常增粗迂曲条状高信号。
二、磁共振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带教要点
基于临床路径的带教方案,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带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它高度强调实习生的参与,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关于磁共振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带教要点包括:
(一)有意识引导实习生将脑血管畸形同其他病症的MRI图像进行鉴别
在临床带教工作当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实习生多将脑血管畸形病例的MRI图像,同其他脑血管疾病病例如脑血管出血、脑血管硬化等的MRI图像进行对比。尤其要让实习生寻找出其中的细枝末节,即:如何才能够从影像当中的一些细节里,来准确分辨出患者属于脑血管畸形,还是其他的病症?另外还要有意识地给实习生介绍一些漏诊、误诊的病例,并让实习生自己进行分析:是对于患者MRI影像当中的哪个角度的判断出了问题,从而导致的漏诊、误诊?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让实习生来提高自身的诊断准确率,减少发生漏诊、误诊的概率。
(二)让实习生在充分掌握脑血管畸形之症状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想要让实习生能够熟练而准确地从MRI图像上面鉴别和判断脑血管畸形,首先必须让他们熟练掌握关于脑血管畸形的常见症状,如搏动性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眩晕、复视、眼颤及步态不稳等。所以一开始先要带领实习生复习这些常见症状。在引导实习生阅片前,首先我们要让他们仔细阅读和分析临床医生为病人开具的MRI检查申请单上面的相关文字,内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申请做MRI检查的原因。当实习生开始阅片时,必须一边参照MRI图像上面所反映的状况,一边充分结合MRI检查申请单上面的相关文字。并且引导实习生将患者的MRI图像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二者相结合进行鉴别和判断。这样他们在进行诊断的时候就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从全面出发而不仅仅从片面的角度来诊断。
三、结束语
MRI是确诊脑血管畸形的一种常用手段。而关于脑血管畸形的核磁共振诊断,常常是放射科临床带教当中的一个重难点。对此,我们需要采取结合临床路径的带教方案,采取合理的带教方式。另外要培养学生充分结合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岚,郭海志等.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0(12):89-90.
[2]曹航涛,江黎.探讨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8(1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