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中政治教学可以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变得更多,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具有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运用的技能,并且可以根据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使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助于提升政治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具有多样性、信息量大、声效和视觉效果显著等优点,在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课堂呈现出一种真实的情境,渲染着学生的学习气氛,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2.有助于突破学习重难点
将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为形象和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概念,从而可以成功地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为实现高效、有趣的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有助于增强学习实效
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高效的教学媒体,提高了在课堂中传递学习信息、师生互动交流的效率,更有助于指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课前导学,培养课前预习能力
老师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对他们的课堂预习进行指导,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他们能够紧紧的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确保他们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缺少预习政治知识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课前导学,以此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意识和习惯。
比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时,首先要对这一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剖析,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一段对这一课程进行讲解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安排一个课堂任务,让他们先看视频,然后再进行预习。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为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视频的开头、中段或结尾处,对视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设置,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视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可以对学生利用视频进行自主预习的效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态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引入环节中,如果老师不能将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激发,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加到教学中来,那么就很难在课堂中引起学生的关注,就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课堂引入环节,可以看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首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查,之后再将他们的兴趣与政治课程的内容相结合,从而制作出一个多媒体课件,从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欲望。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网络上介绍合法宗教的视频与图片,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将收集的照片和视频剪辑成教学资源。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们播放合法的宗教音乐,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与求知欲。其次,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预备好的课程资料呈现出来,并在观看完课程资料之后,让同学们对我们国家的法律信仰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情景创设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政治课上,通过情景的创设,使抽象的思想政治课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情景,使情景的呈现形式和呈现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减少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透过探索性的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快地了解政治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参与政治教学的自信心。
比如:老师在教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时,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探索我国民族自治区的宗教特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研究结果的空间,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探讨,获得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老师可以在学生探索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他们播放一些关于民族地区、宗教方面的影视作品,让他们保持一个好的思考、好的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自信心。
4.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由于学生的理解力有限,仅仅依靠课本中的文字和图像来进行学习,难以对政治知识进行正确的认识,也不能对学生的政治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网络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案例、政治故事进行挖掘,并指导学生结合时事案例和政治故事展开理解,从而丰富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举例来说,当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政府的权利”时,可以首先通过与学生有关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再指导学生对政府的权力与义务进行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从而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真实的生活事例,指导学生对事例中角色的权益进行解析,然后通过问题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对事例中角色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反思。其次,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吗?”,让同学们对权利与义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政府权力的事例一一呈现出来,让同学们从事例中体会到政府权力与责任。
结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老师们一定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的运用,设计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融入方式,从而推动其深度融合,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参考文献
[1]周义军.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刍议[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225.
[2]马世明.刍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途径[J].才智,2019(7):51.
[3]文家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4.
[4]朱辉斌.利用信息技术改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北京: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9:4.
[5]曾玉梅.浅析信息化技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4(52):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