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引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历史分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历史教学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高质量历史课堂的发展途径。
一、初中历史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在新中考背景下针对初中生历史课堂的改革已深入,然而初中历史在实际教学中所普遍采取的仍多是沿用过去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由老师一人讲授,课堂上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一刀切,注重应试,而不注重对初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明显脱离历史教学的要求。这种不符合对学生心理年龄和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容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抗拒,厌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
二、基于历史教材框架下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实践方法
(一)教材对于历史课堂分层教学建设的作用
历史课堂建设中历史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的一部与学生校园生活贴合,能够用初中生理解接受的方式,能够将知识点鲜活呈现,并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初中生兴趣。而与此同时又能够为老师提供建设历史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思路。
针对历史分层教学相较于其他历史课堂不同,其教材图文并茂,富有设计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在知识以外的素养,并在正式进入教学前,通过课外知识要点,使得学生在进行以历史分层教学的学习过程不再乏味。
同时,历史课堂在涉及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中,不仅仅改变了知识点呈现的形式,还对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加以引导,为初中生在历史分层教学过程之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二)历史分层教学框架下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方法
在历史课堂的建设中教师将传统课堂转化成任务型课堂,并配合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情况,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使用不同层次的弹性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识领域的不同,以读、说、写,听等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记忆遗忘曲线,形象记忆等方法,并依据知识输入理论设计完成历史课堂进行过程中的有关知识量。通过课本中所提供的课文和文字内容,并以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语言交际和语言结构展开,逐步引导不同层级的学生完成相关的一些任务,即完成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历史课堂的构建。[1]
(1)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在分层教学前,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对学生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划成小组,组成若干学习小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目标设置整齐划一,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目标分层面向所有学生、在尊重划一性的教学标准下的细化,如低层次的学生可以从基础层次开始学习,完成后再到提高层次学习,甚至可以直接按发展层次学习。基础层次为知识再现层面,即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层次为理解层面,即根据书本知识回答问题;发展层次即运用层面,即知识拓展或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2]。
(3)备课的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首先,教学内容的宏观分层;其次,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再次,教学环节分层,思考分解出的多个问题将如何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最后,教学过程分层;优化提问(或教师提问)及解决方法;后进生存在的问题(或教师提问)及解决方法;预计可能出现一些较特殊问题或现象及解决方法。这样既保证了能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促优补差,防止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或矛盾。
(4)上课的分层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课的分层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首先,时间的分层。把握好三个时间层次:最佳时段(1—15分钟)解决重点难点;修正阶段(10—15分钟)进行问题解答;演练时段(10-20分钟)指导学生做导学案,巩固提高。如在《五四运动》教学案例中:
4.1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①上课前,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②教师询问学生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这首歌与什么运动相关?
4.2环环相扣,讲授新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①教师图片展示巴黎和会的图片,提问学生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要求?结果如何?由此得出启示。
②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五四运动》的相关片段,找出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教师提问:从1919年6月起,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斗争的形式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及意义
①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得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②指导学生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
③为了弘扬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我们把5月4日定为 “五四青年节”。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概括总结。
④出示材料,学生概括材料得出五四运动的意义。
4.3课堂小结,思维拓展
①利用近代史时间轴,对比新旧民主革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利用时间轴对本课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
③当堂记忆及相应练习,落实“双减”政策。
4.4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资料,以《1919-2019,我眼中的青年》为题,写500-1000字的演讲词,下节课进行演讲比赛。
通过本课分层学习,落实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5)分层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首先,通过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好、中、差等学生层级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基于唯物史观形成自身的历史理解,加深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其次,分小组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通过不同的小组,将不同的知识点分解成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最后,分层设置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巩固掌握为主;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相应增加一定难度的题目。对于作业的批改,要有选择地评讲,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总结等能力。
四、结语
虽然历史分层教学并不能够改善初中历史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通过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教师建设历史课堂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对初中历史课堂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贺国流 . 分析初中历史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J]. 学周刊,2015(32)89.
[2] 刘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分层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2021,No.605(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