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背景
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PM2 .5等之前鲜有耳闻但却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的环境质量指标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事实上,近几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因为空气质量问题导致呼吸道疾病等。因此空气净化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更好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便空气净化器的组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我司将研究一款模块化的空气净化模块。
二、技术原理
本装置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包括电离模块、吸附模块和滤坝模块,吸附模块与电离模块之间以及吸附模块和滤坝模块之间分别通过滑槽和凹凸结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本发明的滑槽和滑槽中的凸台和/或凹槽组合的匹配设计,使得吸附模块与电离模块和滤坝模块三模块成为可完美组合又可简单拆分的整体。尺寸和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变化,实现产品系列化,适应于不同场合不同机型。本装置模块化结构,配置灵活,适宜于组装成各种规格的空气净化器,或者在各种需要空气净化的空间内安装使用。
三、技术方案
3.1方案
研究本装置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其设计科学合理,自身结构模块化,装配便捷,适宜于组装成各种规格的空气净化器,或者在各种需要空气净化的空间内安装使用,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本装置的技术方案:
本装置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具有模块化结构,包括电离模块、吸附模块和滤坝模块,吸附模块与电离模块之间以及吸附模块和滤坝模块之间分别通过滑槽和凹凸结构相连接;连接包括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电离模块包括电离极化骨架、嵌装其内的电离极化网及设置于其两端的电离低压端盖处电离盖和电离高压端盖处电离盖;电离极化骨架包括两端的电离高压端盖和电离低压端盖,两侧的小侧面支撑密封件和大侧面支撑密封件,安装于电离高压端盖的钨丝连接片A和钨丝连接片B、安装于电离低压端盖的铝柱连接片和电离网连接弹片,以及分别经铝柱连接片和钨丝连接片A和钨丝连接片B连接安装的铝柱、钨丝;电离低压端盖处的铝柱用金属螺钉固定,电离高压端盖处的铝柱用高绝缘螺钉固定;电离极化网由电离极化网框架、电离极化网盖、金属网和金属网连接片组成,金属网安装于电离极化网框架内,金属网连接片卡装于电离极化网框架一端的卡槽中并与金属网相连通,电离极化网盖扣于电离极化网框架并用沉头螺钉拧紧固定成一整体;电离低压端盖处电离盖由电离盖塑件、电极片、空心铆钉和弹簧组成,电离高压端盖处电离盖由电离盖塑件、电极片、空心铆钉和弹簧组成,电离盖塑件设有安装电极片的下沉定位圈和定位孔,将电极片放于电离盖塑件定位圈内,并分别用空心铆钉穿过电极片定位孔、电离盖塑件的定位孔和弹簧组合成一整体,电离盖塑件设有安装电极片的下沉定位圈和定位孔,将电极片放于电离盖塑件定位圈内,并分别用空心铆钉穿过电极片定位孔、电离盖塑件的定位孔和弹簧组合成一整体。
吸附模块由吸附模块骨架及安装于两端的吸附模块盖和吸附模块盖组成;吸附模块盖由吸附模块盖塑件、电极片BA、电极片BB、空心铆钉BA、空心铆钉BB、弹簧BA、弹簧BB组成,吸附模块盖B由吸附模块盖塑件B、电极片BC、电极片BD、空心铆钉BC、 空心铆钉BD、弹簧BC、弹簧BD组成;吸附模块盖塑件A设有安装电极片BA和电极片BB的下沉定位圈和定位孔,将电极片BA和电极片BB分别放于吸附模块盖塑件的定位圈内,并分别用空心铆钉BA和空心铆钉BB穿过电极片BA和电极片BB定位孔、吸附模块盖塑件的定位孔及弹簧BA和弹簧BB组合成一整体;吸附模块盖塑件B设有安装电极片BC和电极片BD的下沉定位圈和定位孔,将电极片BC和电极片BD分别放于吸附模块盖塑件的定位圈内,并分别用空心铆钉BC和空心铆钉BD穿过电极片BC和电极片BD定位孔、吸附模块盖塑件的定位孔及弹簧BC和弹簧BD组合成一整体;吸附模块骨架包括两端的吸附模块端盖塑件和吸附模块端盖塑件,侧部的吸附模块侧板塑件,安装于吸附模块端盖塑件的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吸附模块高压片连接片、低压输入片AA、低压输入片BA、低压输入片CA、低压输入片DA、高压输入片AA和高压输入片BA,安装于吸附模块端盖塑件B的吸附模块低压片 连接片B、吸附模块高压片连接片B、低压输入片AB、低压输入片BB、低压输入片CB、低压输入片DB、高压输入片AB和高压输入片BB,以及分别经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吸附模块低压 片连接片、吸附模块高压片连接片、吸附模块高压片连接片连接安装的吸附模块低压片和吸附模块高压片;吸附模块低压片和吸附模块高压片两侧分别设有由吸附模块侧板塑件定位的吸附模块卡条。
述滤坝模块由滤坝模块骨架和滤坝模块盖板骨架通过卡扣连接组成;滤坝模块骨架由滤坝模块骨架塑件内置滤坝功能部件并设置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而成;滤坝模块盖板骨架由滤坝模块盖板塑件设置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滤坝模块低 压连接片、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和滤坝模块低压连接片而成。
滑槽和凹凸结构是分别设置于吸附模块中吸附模块盖塑件A和吸附模块盖塑件B两侧的吸附模块滑槽和凹槽组、设置于电离模块中电离低压端盖和电离高压端盖的电离模块滑槽和凸台组以及设置于滤坝模块中滤坝模块盖板骨架的滤坝模块滑槽和凸台组。
吸附模块为金属平板式、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式、线/针+六棱蜂窝式、线/针+ 圆筒柱蜂窝式或线/针+方体筒柱蜂窝式。
吸附模块中的集尘部分为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式是指以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作为基材,在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的两侧或者单侧规定喷涂区域内喷涂或者印刷具有导电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喷涂区域可根据模块外形尺寸、电压、基材隔空距离等性能而变化,将第一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作为底料,第二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旋转180度放于第一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上;第三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按照第一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的样式放于第二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上;第四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按照第二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的样式放于第三片特种塑料中间穿通隔空板上,以此类推按照空气净化模块尺寸所需决定叠放数量,这种叠放方式将会形成导电槽A、导电槽B,采用热合工艺将相邻的中间穿通隔空板的边热合密封,导电槽A、导电槽B在两端分别加上高压和低压隔空板两侧加上不同电压,形成压差;或者导电槽A、导电槽B在两端分别加上低压和高压隔空板两侧加上不同电压,形成压差。这里隔空板的空心距离由设计所需容尘量、两电极的电压压差、定位两金属片的材料的电器强度等性能决定。
吸附模块中的集尘部分为线+六棱蜂窝式是指将六棱蜂窝形电极作为低压极,将金属线穿接于六棱蜂窝形电极两侧的电极固定支架作为高压电极,穿过六棱蜂窝电极的各孔,且保证每条金属线在六棱蜂窝电极的对应孔的中心线上,距离边等距。这里线到孔壁距离由设计所需容尘量、两电极的电压压差、定位两电极的材料的电器强度等性能决定;这里还可将线换用金属针、金属条等,六棱蜂窝换成圆筒、正方柱等跟据实际情况变化。
金属网为单层波浪形的金属网、多层金属网的叠加网或金属网和海绵的叠加网、塑料网和海绵的叠加网、金属网和塑料极化网的叠加网等等。
电离极化网盖和电离极化网框架的加强筋样式衍生举例有单条形、多条形、蜂窝形或三角形等。
电离模块中低压极的样式衍生有六棱形、圆柱形、矩柱形、薄片形或薄片压筋形等;所述电离模块中高压极的样式衍生有圆柱形、圆柱尖刺形、锯齿形或碳刷形等。
将吸附模块低压片两端的卡接端头分别穿过吸附模块端盖塑件和吸附模块端盖塑件并由卡扣对卡连接于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和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吸附模块高压片两端的卡接端头分别穿过吸附模块端盖塑件和吸附模块端盖塑件并由卡扣对卡连接于吸附模块高压片连接片和吸附模块高压片连接片。将吸附模块低压片两端的卡接端头分别有规律的穿过吸附模块端盖塑件、吸附模块端盖塑件各自对应孔后,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与吸附模块低压片之间、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与吸附模块低压片用卡扣对卡连接,利用吸附模块端盖作为支撑面,发挥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吸附模块低压片连接片自身的弹性作用,锁住各吸附模块低压片,同时也导通连接各吸附模块低压片。吸附模块高压片的卡装方式与吸附模块低压片相同。
滤坝功能部件以蜂窝塑料基材、曲波浪基材或圆孔塑料基材为载体喷涂或填充去除有害物质的催化剂或者其混合物;有害物质包括氨、甲醛、乙醛、苯、甲苯和/或 二甲苯。具体地,喷涂为针对性地除某一物质的催化剂或者多种物质的混合剂;填充为针对性地除某一物质的催化剂或者多种物质的混合剂的颗粒、柱条等粒料。
3.2附图说明
四、 结语
该装置外形尺寸A×B×C可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机型要求可随意变化。当空气净化模块外形尺寸变化时,电离模块、吸附模块和滤坝模块的外形尺寸随之变化,模块中除各零部件有关的尺寸应当随之变化外,相关的配置及设计也应随之变化。譬如,加强筋的增加或减少,装配螺钉孔的增加或减者吸附模块卡条数量的增减甚至取消安装卡少,吸附模块低压片、吸附模块高压片、铝柱和钨丝的增长或缩短、增加或减少,吸附模块卡条的安装或条等等。当吸附模块低压片和吸附模块高压片的尺寸变化,此时可能会引起相邻的吸附模块低压片和吸附模块高压片之间的片距不均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吸附模块低压片和吸附模块高压片的两侧增加或者去除吸附模块卡条,数量根据外形尺寸A自由控制,吸附模块卡条的定位由吸附模块侧板塑件完成。根据尺寸和配置变化,可以实现产品系列化,适应于不同场合不同机型,且自身结构模块化,配置灵活,适宜于组装成各种规格的空气净化器,或者在各种需要空气净化的空间内安装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立新, 陆亚俊. 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 36(2):3.
[2]古政荣, 陈爱平, 戴智铭,等. 空气净化网上光催化剂和活性炭相互增强净化能力的作用机理[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0, 20(001):6-10.
[3]吴泳, 张辉, 刘明兴,等. 几种空气净化技术对室内甲醛污染净化效果对比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