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不应只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书面知识传授的方面,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将学生困在原地踏步的境况中,无法使学生在这一学科中取得成绩和学习能力的突破,使历史教学失去原本的教学意义。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想实现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就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和素养培养方面,利用灵活的课堂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本文就针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如何创新展开研究。
一、新高考背景下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发生的变化
在高考还没有展开改革之前,学生都是固定的在班级内等待教师来展开授课,学生不能随意串班上课也不能自主选择教师进行授课。但是在新高考出现时,教师在固定的授课地点展开授课,与以往不同的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情况,自行前往对应的教师所在地点展开历史学习。虽然教学模式得到了全新的改变,但是从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师的授课方式上来分析,大多数教师依然会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考察还是会停留在对学生书本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高考已经出现的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根据实际形式展开有效教学,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听讲学习效率,如果持续固步自封的状态,高中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将不能发挥原本的改革意义。
(二)教师的教学备课模式的变化
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一节课堂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会过于注重并强调自己的教学地位,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比较弱。新高考的改革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参差合理科学的规划备课内容,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不断优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现阶段历史教师在备课模式中还是会出现单一机械的情况,传统的授课模式缺乏新意和灵活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兴趣降低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会在课前为学生讲述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这虽是必要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这一时期会出现叛逆抵触的学习心理,认为教师在夸大其词后期还是会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主课的学习上。教师在进行正式授课时又只是会对着书本的知识点长篇大论甚至是原封照搬,忽视了对知识点的关键讲解,学生在这种枯燥又单一的课堂中不能将思维思考意识得到激发,学生的听讲效率也会下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听课效率不能得到保证,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历史学习,学习热情不够高涨。在新高考的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授课,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二、新高考背景下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强调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新高考的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首先就要清晰规划教学任务,要结合新高考的实施方案展开研究,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变教学角色,时刻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班级内的学生展开详细的能力水平了解,根据掌握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拒绝通篇大论,将学生一口吃成个胖子,学生难以对重点知识进行消化筛选,教师要将书本中的知识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运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呈现一堂高效历史课堂。
例如:高中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授课时,首先在课前要教会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自主预习,当然这种预习并不是让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海量的历史词汇中乱撞,教师在此时要发挥引导作用,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制度有哪些?具有价值的文化遗物又有哪些?”学生在接下来的预习中机会带着问题提前进入知识点中,将书本的知识进行熟悉之后教师在展开正式的历史授课。首先对在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同学进行回答,在对这些问题展开逐一解答,让学生对甲骨文以及青铜铭文等起源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清晰私有制、国家以及阶级之间的产生和关系。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快速领略关键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这一课题知识的记忆,关键知识会一直存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不断帮助学生固化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学习中将这些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也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历史。
(二)活跃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教师不仅要转变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角色,还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灵活的教学,点燃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富有热情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课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时,学生只是通过听教师对书面进行战争的描写并不能直观的感受到当时日军的残暴,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放映影片或者纪录片讲解对学生展开知识灌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也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日军带给国家的屈辱。教师要在教学方向上进行转变,不能让学生只是以学习高考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为学生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让学生明白这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优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针对性教学,发挥分层管理的实际意义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上课方式得到了新型的转变,对于串班上课的这一教学方式,要想发挥原本的改革意义,教师就要配合新政策不断优化内部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例如:在高中后期会出现文理分科学习的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文理的不同学习性质展开适用于二者的历史学习,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历史课程授课和考核方式,布置的历史知识巩固任务也要进行区分,对于理科的学生教师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对文科的学生要增强对知识的考核力度,帮助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紧跟历史学习的步伐。利用针对式分层教学,发挥新政策教学的根本意义,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力水平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教师通过和新高考背景相结合,以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为基础,在成长中不断总结反思,教学相长,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整体学习素质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生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8):86+76.
[2]蒋曙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研究[J].求知导刊,2020(40):28-29.
[3]张东平.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历史复习策略探微[J].文渊(高中版),2020(0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