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群众始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也大多歌颂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园林的设计更是深受现代城市居民喜爱。随着时代发展,各国关于环境的建设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遍布钢筋丛林的现代城市中,建设一片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秀丽风景更是当代城市建设的关键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各城市关于环境景观设计多采用自然植物的相互配合来呈现效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既为城市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完善了城市基础建设,为人民提供了福利。
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规划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性原则。在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规划中,更需要遵循生态性原则,要考虑到地方整体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动、植物原生情况,在选择和搭配的时候,应确保植物适应地方的环境、气候,能够与其他的动、植物和谐共生,为其他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栖息条件,对局域生态环境起到修复作用。个性化原则。风景园林的建设需要追求审美价值,要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审美的需求。在如今的风景园林植物规划中,应当遵循个性化原则,要在保证园林植物规划生态性的基础上,突出园林设计中植物规划的个性特点,形成自身的审美特色,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经济性原则。风景园林的建设成本较高,尤其是在植物规划方面,消耗的资金往往数量巨大。受制于成本,在实际的植物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性原则,不能过于追求植物规划和配置的稀有性、名贵性,而是要在既定的成本范围内优选植物种类,使其能够促进地方生态建设,形成个性化的审美特点,同时还能够节约经济成本的开支。实用性原则。园林植物的规划除了关系到园林的生态性和审美性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价值,这也是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植物规划中加以考虑的。所谓的实用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合理地进行植物布局,方便进行统一、集中的植物管理和养护;二是要满足遮阴、景观搭配等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够为人们的观赏、游玩提供便利,与景观搭配相得益彰。
2植物设计现存问题
在实际开展园林植物搭配时,存在植物外观过度修剪问题。过度修剪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严重时造成大区域绿植死亡问题。城区中的霓虹灯、聚光灯等多种灯源,致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使植物长时间位于强光区,打乱了植物原本的生长周期,发生植物疯长现象,部分植物有突变表现,无法保障园林建设质量。各类植物对生态环境提出了一定要求:杜鹃花、茶花这2种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pH值为5.5~6.5;海棠生长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为7.5~8.5。实际种植时,如果未考量植物对环境的要求,没有关注植物间搭配的互利作用,将会降低园林建设质量,无法全面展现园林生态功能。
3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
3.1园林植物景观可在其设计要素方面进行优化创新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多采用灌木、乔木以及藤本植物等作为景观设计要素,设计师对其进行修剪,通过多种植物的色彩、形状、气味等进行搭配,形成美丽的风景。在这一方面,设计师可采用更多植物要素参与景观设计,如苔藓、花卉等小型植物,并通过乔木、杉木等较为高大的树木设计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设计师也可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引入水景景观设计等,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相互配合体可呈现出特殊的风格效果,且水景景观设计也可作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水源供给,这种景观设计不仅可为城市风景增添亮点,也可为保护环境与资源的作出贡献。
3.2尊重居民需求,以人为本
合理的景观设计方案应与景观工程的施工环境相结合,但许多景观设计方案违背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没有对技术和设计形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设计方案缺乏实用性,大大降低了设计方案的功能。在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考虑人们对景观的要求,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方案。因此相关规划部门在制定设计方案前,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民的要求,最好是由规划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设计人员在规划前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其他部门的意见制定方案,然后由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城市规划协议会审核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议。
3.3合理组配,增强四季景观设计效果
水生植物组合搭配时,结合水域区域的差异性,水景意境表现有差别,选择各类水生植物进行组合设计,积极融合各类景观素材,设计出多层次、多样性、多色彩的水生植物景观。水域表现出水体开阔性,游人观赏水生植物景观时视野相对开阔,无法关注体量不大的植物景观,更为关注远景。因此,在设计水生植物景观时,可适当扩展种植区域,增加水生植物观赏的视野范围。在种植期间,应整体性把握各类水生植物,在水岸沿线区,可增加水生植物类型,带给人们较强的植物造景观赏体验。
3.4风景园林植物的概念性规划
首先需要合理的规划植物空间,即要根据客观的园林空间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空间需求,确定植物的分布、面积、密度以及组合序列,使其在空间上保持合理性。其次需要注重突出规划的审美特色,避免与其他风景园林的植物规划趋同,同时要与风景园林自身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增强园林的审美价值。再次需要从植物的季节变化、季节交替角度进行考虑,保证在不同的季节时间段中,园林的植物都可以呈现出相应的景观效果,此外还需要注重远景、近景及分区,使其可以保持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审美连贯性。最后是需要合理地选择植物,并应用好植物本身的审美元素。
3.5园林植物景观在造型设计方面的创新与优化
城市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经常采用园林植物景观作为绿化装饰,这些景观的造型设计通常较为统一、缺乏新意,基于此,设计师可发挥奇思妙想进行创新。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可在造型方面进行思考,采取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例如在公园、道路等处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可采取球形、花卉、小鸟等不同造型,不同造型的设计给园林植物景观带来不一样的观感体验,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奇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艺术感与自由感才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
结束语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大范围、深度化推进,加深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阂,也破坏了局域自然生态环境。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应当重视并切实做好对风景园林的植物规划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规划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自然审美空间,让人们能够重新接触绿色、享受自然。同时对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修复、治理与保护作用,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雪峰.试论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现代园艺,2019(22):85-86.
[2]季洪望.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路径[J].门窗,2019(22):171.
[3]张世标.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时代农机,2018,45(01):161.
[4]张荟.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8(02):67.
[5]郭子俭.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花卉,2018(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