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背景下,智能变电站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继电保护运维技术略显落后。因此,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基于此,文章具体对继电保护远程运维管控技术进行了分析,并述说了技术的应用效果,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1继电保护远程运维管控关键技术分析
1.1故障快速分析
在继电保护远程运维管控技术中,故障分析是一重要模块,也是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是将信息传输到主站中,以及结合数据筛选、处理技术,确定故障类型,并将特性显现出来,从而实现对其定位和分析。1)信息融合技术。此项技术定位于信息多源综合处理,它可以接收多个数据源,并在此基础上将信息融合、连接,为分析工作做好准备。该项技术加入变电站系统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变电站在运行期间,它的信息化系统主要由总线负责,连接着站控层和间隔层,系统内的所有数据经过转化和流动进入到总线,实现共享。一方面,系统内设有监视回路,各个其他节点的信息能够传送到总线,进行必要的监督。另一方面,总线得到的信息较快速,具有实时性的特点,那么主站也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变电站的信息。由此可见,变电站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能够进行信息融合。2)故障初判。当主站接收到保护、录波数据后,会第一时间进行故障的初判,具体是查看模拟突变量和开关量变位。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模拟量出现了一定变突或特殊开关量发生变位,便说明存在故障,将已有数据归入到故障相关的系统内,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借此深入分析和定位。当然,若是模拟量或开关量处在正常状态下,则说明设备未发生异常状态,数据进入到无故障的系统内。3)故障定位。故障初判后,数据会进入“故障”相关的数据区,然后对其定位,查看故障的具体所在,在这里可以划分为3步:①对发现的元件参数属性读取,并进入到相应变量中,然后对元件的所需保护装置、相关数值等内容进行记录。②元件故障录波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是结合滤波操作,并配合相应的数学运算,在完成以上操作后,进行tukey数字低通滤波器的操作,对内部的电压、电流再开始滤波处理,进一步获取故障特征量。③保护装置分为不同种类,不同种类的保护逻辑各有不同,其中的逻辑是确定故障的关键。简单来说,元件对应的保护装置有各种逻辑动作行为,若是故障现象满足了特定的逻辑动作行为,则进入相应的故障元件归类中。
1.2定值压板远程巡检
继电保护设备需要应用到变电站二次系统里,保护中的定值和压板是有依据的,具体要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运检人员无论是利用远程操作或是在现场工作,都不可避免出现人为误差,由此可能带来的定值和压板出错问题,往往增加了保护误动和拒动的风险。在以往工作中,值守人员会通过监督和检查的方式对定值和压板执行进行反复校核。在现阶段工作中,变电站已经演变为无人值守的模式,继保人员若是继续现场操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完成工作,使得工作效率低下。随着网络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部分实现了定值远程检查操作,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可见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管理手段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定值巡检由主站发挥主导作用,定时检查定值和压板的信息状态,并深入收集定值与压板的下调信息,若发现异常情况将直接通知工作人员,由继保人员完成接下来的复查工作,确定调整定值和压板的范围。定值压板远程巡检模块拥有现代化技术,具体是自动对比技能、智能筛选技能。定值的具体内容为数值量,将每项的定值记录,并与最初的基准值一一对比,相等证明无事,若是不相等说明部分环节发生变化,对于结论的记载结合布尔量,即“0”和“1”。控制值和软硬压板两个方面,是用“1”和“0”代表,即为开关量,自动对比技能在该方面更加容易。在工作初期阶段,系统内的每项定值和压板都要设置基准值,在正常状态下,数据库内存入的定值压板信息要不停地进行对比,通常情况下,程序的正确率极高,甚至已经达到100%,且时间控制在1min内,便可完成继保设备的所有内容对比,以及智能筛选技术所用时间也控制在30s内,变电站的巡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现代化的工作模式。由此可见,上述技术的应用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核对时间和巡检周期因此实现了全面化管理,工作效率也因此提高。
1.3电源远程管控
由于继保设备长时间工作,不免会出现软件、装置的过度疲劳问题,运检人员的作用是进入现场完成重启工作。运检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赶往现场,加上继保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电源远程管控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电源管控模块架构中存在工作站和故障信息分站服务两方面,但两者是连接的,由103通信规约作为基础,向着故障子站内部进入,完成通信工作,进一步实现对设备电源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远程管控技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2应用效果
2.1故障快速分析模板
当电网出现故障时,远程运维环节会分析故障,在各个模块中收集信息,为运检人员的维修工作提供依据。一方面,运检人员的现场操作时间节省了,不用再赶往变电站查看录波图,在主站即可得到录波图的所有信息以及站内的其他信息,有了充足时间解决问题。在数据整理中,发现以往的故障处理时间需要60min以上,而现在缩减到了5min以内,实现了现代化的供电需求,节省了其他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在以往工作中保护措施会存在一定程度失误率,在改良之后,正确率为100%,未出现失误情况。由此可见,故障快速分析模块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处理的效率,还提升了准确度。
2.2定值压板远程巡检模块
在继电保护运维工作中设备巡检是工作中的重点,也是巡检人员的主要任务,定值压板远程巡检模块,为实际工作提高了效率。一方面,以往巡检的工作时间主要浪费在现场的来回中,当应用该模块后,变电站可以自行实现对定值压板的巡检,运维人员直接在远程操控即可。应用模块后,定值压板巡检工作时间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另一方面,该项工作实施智能化以后,人力耗费因此减少了,人为失误大大降低,而巡检的正确率也提升到了100%,巡检工作可靠性极高。
2.3电源远程管控模块
变电站的继保设备因长期工作,会出现软件和硬件的崩溃情况,运检人员须尽快完成对设备的操作和重启,在利用电源远程管控模块技术后,该项工作因此有了保障。在使用电源远程管控模块期间,运检人员不用赶往现场实施工作,对时间和成本进行了压缩。改进后,在时间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可以控制在3min左右。
3结语
通过对继电保护远程管控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最大的特点为“远程”,技术人员站在远程的角度上挖掘创新技术,因此继保运检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和保障,新模式代替了旧模式,在故障快速分析、定值压板核对、电源远程管控方面得以体现。另外,此项技术的应用为运检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改善了以往“两头跑”的现象,有更多时间分析事故,同时人员配置和电网规模的矛盾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所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
参考文献
[1]杨漪俊.变电站二次设备远程运维研究与应用[J].机电信息,2017(12):81+83.
[2]郑翔,殷建军,杜奇伟.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运维管控系统及其应用[J].浙江电力,2021,40(3):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