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应用肺部感染评分的临床价值
赵凌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凌燕 ,. 重症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应用肺部感染评分的临床价值[J]. 诊断医学,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099.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诊断、治疗中应用肺部感染评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间收治的118例患者,根据11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比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真菌定植率,同时分析肺部感染评分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真菌定植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P<0.05,具有分析探究价值。并且肺部感染评分在重症肺炎诊断方面,效果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检测更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肺部感染评分在重症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适实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感染评分病症治疗病症诊断
DOI:10.12721/ccn.2022.157099
基金资助:

重症肺炎在临床上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病症,它既有典型的肺炎表现,同时又存在呼吸系统以及其他脏器、系统受累表现以及衰竭表现,是一种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死率较高、治疗干预效果差的危重症。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统计数据显示,重症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2%-56%,不同地区医疗水准不同、环境不同,所以重症肺炎病死率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越发明显,临床上重症肺炎例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主要健康杀手。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控制重症肺炎病情的关键,如何正确评价患者的病症情况,如何根据其病症情况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感染评分”在重症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 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间收治的118例患者,根据11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9例,118例患者均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有关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5例,年龄58岁-75岁,平均年龄65.2±3.7岁,冠心病患者12例,2型糖尿病患者8例,高血压17例,心功能不全者9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13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19例,年龄61岁-76岁,平均年龄63.5±5.6岁,冠心病患者9例,2型糖尿病患者9例,高血压15例,心功能不全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14例。观察组、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疾病等基线资料经过对比,结果P>0.05,无探究价值。

118例患者均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脑部疾病、语言功能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脏疾病、机体组织感染、各种恶性肿瘤、组织功能异常、病例资料不全、治疗护理依从性差的患者。118例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以下标准:(1)1d内,患者尿量不超过400mL或者患者出现慢性肾衰竭,其血清肌酐在177umol/L以上;(2)患者的呼吸次数每分钟超过30次;(3)48小时患者肺部浸润增加在50%以上;(4)肺脏多叶以及双肺均受累;(5)经过检查患者FiO2小于250、PaO2小于250;(6)患者的舒张压不超过60mmHg、收缩压不超过90mmHg[1-3]。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危重程度、身体状况,给予止咳、祛痰、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方式以及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本院的治疗经验,合理选择抗生素、调整用药、停止用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评分,若观察组患者评分分值超过3分,就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降阶梯治疗”,方法为:首选治疗药物为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药物(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他定,头孢替安、头孢噻肟舒巴坦钠、头孢呋辛钠,头孢硫脒,)、碳青霉烯类药物,在治疗3d后,根据药敏检查结果,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在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中,若最终结果为“阴性(-)”,那么根据实际情况,在患者使用抗生素6d左右之后,就换用为“二线药物”开始调整治疗方法。若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3分,就直接采取和对照组一致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观察周期,均是一周一个疗程,共收集3个疗程的观察数据。本次研究肺部感染评分完全参照国内《危重病医学》中的相关标准,围绕白细胞数量、1d分泌物量以及分泌物性质、12h平均体温、氧合指数、X线胸片浸润情况、细菌培养情况等项目进行评价,共计6个项目,每一个项目评分区间为0-1分,总分为6分,分数越高则代表重症肺炎病情越重[4]。

1.3评价方法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抗菌素使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真菌定植概率等项目。结果可区分为痊愈、有效、无效,具体内容为:(1)痊愈。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以及病症体征彻底消失,肺部影像检查病灶完全消失;(2)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症体征有大幅度缓解,经过影像检查,提示肺部炎症病灶消散或者大部分病灶吸收;(3)无效。临床表现、病症体征状态无变化,影像检查无变化甚至死亡,总有效数=痊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所检查的项目以及最终数据,选择SPSS 17.0对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显示,最终对比结果若P>0.05则无分析探究价值,若P<0.05则具有分析探究价值。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效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具体数据为:(1)观察组(n=59),无效4例、有效7例、痊愈48例、总有效数55例;(2)对照组(n=59),无效13例、有效15例、痊愈31例、总有效数46例,对比结果P=0.018、X2=5.5667。从数据可看出,观察组的治疗痊愈例数较多,且无效例数较少,单一数据证明观察组治疗效果良好。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对比

从表1可看出,观察组、对照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项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真菌定植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对比最终结果均P<0.05,具有分析探究价值。

表1.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对比

 13.png

2.3临床检查指标对比

主要对比观察组、对照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同时结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有关重症肺炎的判断标准,实现对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经过分析、探究,结果表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诊断方面的确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以文章上述的标准进行评分,那么诊断重症肺炎的临界分数应为3分,降钙素原指标应为0.73ng/mL、C-反应蛋白应为0.62mg/L。据统计,诊断重症肺炎的临界分数=3,对于重症肺炎诊断阳性的预测值、阴性的预测值、敏感度、AUC(生物利用度)、特异度分别为88.00%、81.00%、72.90、0.86、92.90;C-反应蛋白对于重症肺炎诊断阳性的预测值、阴性的预测值、敏感度、AUC(生物利用度)、特异度分别为67.00%、63.00%、68.00、0.72、73.00;降钙素原对于重症肺炎诊断阳性的预测值、阴性的预测值、敏感度、AUC、特异度分别为68.00%、73.00%、72.00、0.71、69.00。

3.讨论

近几年,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的重要治疗药物,同时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重症肺炎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重症肺炎作为一种危重症“牵一发而动全身”,发病迅速,会导致患者全身各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而抗菌药物就是抑制重症肺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众所周知,抗菌药物虽然疗效卓著,且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药物,但是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导致病菌产生耐受性或者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合理的诊断重症肺炎,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病症危重程度,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治疗方法、合理干预才可控制病症发展,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5-7]。

临床上,常结合患者的病症体征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对重症肺炎的危重程度进行判断,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证明重症肺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不同程度的危重条件下,会发生一定的变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已经在临床上成为了判别重症肺炎治疗效果以及危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实际上,降钙素原在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以及不同人群重症肺炎中的实际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单方面的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或者在单个时间点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并不能够实现对重症肺炎患者整体病情的可靠判断,且在效果判断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另外,若是重症肺炎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或者受到外伤,C-反应蛋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种种因素,影响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评价重症患者病情、预后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重症肺炎近几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并没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逐步降低,反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预后效果的评价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诸多研究表明,抗菌药物的盲目选择、盲目应用是影响治疗效果,提高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肺部感染评分概念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Pugin提出,Pugin所提出的肺部感染评分框架,在国外临床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都将Pugin提出的CPIS作为标准并应用在诸多病症的评价分析中[8]。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水平比我国更高,且国外普遍认为,应该将抗菌药物的应用纳入病症治疗影响因素中,许多案例表明,因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菌株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时导致长期预防性、低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效果受到影响。同时,国内学者还认为,重症肺炎的疗效和患者积极的治疗心态有着直接关系,在精神状态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患者机体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精神状态良好状态下,合并性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有所缓解。抗生素药品的滥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病症好转效率下降,患者心理因此受影响,重症肺炎患者还伴有膀胱容量减少、肺弹性减弱等等问题,这就大幅度提升了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概率,同时老年人多患有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此类病症治疗周期长,若是入院多为急性发病,为控制疾病的多种手术干预,会直接对患者的免疫屏障造成破坏,若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必然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体内快速发展。

在本次研究中,以肺部感染评分以及普通治疗方法对118例患者进行评价、分析、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在住院时间、费用、抗生素使用等项目方面,观察组也体现出卓著的优势。这就直接证明了肺部感染评分以及阶段式治疗的有效性。评分能够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提高重症肺炎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相较于单一的评价患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部感染评分的方法更为系统,该评价同时涵盖了微生物、影像、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实现对病情的综合性评定,所以医师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加合理,可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问题,避免抗菌药物使用产生负面作用,缓解患者在治疗初期时应对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压力,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前提下,治疗费用也因此减少。总的来说,肺部感染评分在重症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适实用性,和国内外多数有关重症肺炎应用肺部感染评分方法的研究结果一致,且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同时也值得广大医疗工作者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完善。

【参考文献】

[1]石宏哲,秦铮,池卫华, 等.重症肺炎MSCT图像征象、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7):79-81.

[2]王健,王君,何帆.DIC评分系统联合血清胱抑素C对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刊,2019,54(8):851-854.

[3]丘韶校,李元广,何臣, 等.肺部感染评分在重症肺炎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117-118.

[4]谢朝云,陈应强,熊芸, 等.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影响因素与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0):2374-2376.

[5]郭利民.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与氧供状态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6):700-704.

[6]李文秀.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4):35-36.

[7]沈锋,吴彦其,王亚辉, 等.CPIS评分指导ICU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治疗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及使用频度[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5):556-561.

[8]和建武,向丽,程西安, 等.早期CRRT干预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9):676-679. 

作者简介:

赵凌燕(1984.03-)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与睡眠障碍.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