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应用研探
​康玉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康玉娇,.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应用研探[J]. 历史研究进展,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70.
摘要: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考能力,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本文将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例,从多个方面探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有效实践路径,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70
基金资助:

前言

在新一轮的课改背景下,很多高中的历史教师针对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就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展开了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老师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并在学科理念的指引下,利用大单元教学方法,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培育和指导,从而确保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1]

一、制定教学计划

高中的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认识到一些重要的历史,又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一定的作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为使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得以有效地提升,老师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制订新的课程标准,促使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高中历史课本有很多专题,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为主,每个章节又有一个小型的专题。

例如,在教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时,教师要先制定单元教学计划。首先是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形式,以及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2)帮助学生认识到殖民体系对世界历史、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它如何逐渐被废除。(3)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估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次是教学内容:(1)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如欧洲列强扩张、非洲奴隶贸易等)。(2)殖民体系的主要形式。(3)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如战争、条约、政治手段等)。(4)殖民体系对世界历史、政治、经济的影响(如资源掠夺、文化侵略、民族独立运动等)。(5)殖民体系的废除过程。最后是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介绍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殖民体系的影响和废除过程。(3)利用多媒体资料、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4)请学生撰写报告,总结他们对殖民体系的认识和看法。

为了确保课程设计的完备性,老师要做好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设计辅导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辅导更好地进行,因此,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二、整合教材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的复杂性,将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各单元的教学进行重点引导,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楚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教学内容的导论主要是对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指导,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了解。

例如,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的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单元主题内容:第一,十五世纪末期,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西、葡、荷、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殖民侵略,亚、非、拉、美等国或地区纷纷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初具雏形: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各国对全球的货物、原材料产地的抢占以及殖民地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亚、非、拉等地区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三是最后的成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各大资本主义大国进入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对整个地球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掠夺,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全球绝大多数的土地、人口都被被帝国主义所奴役、所支配,从而构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的全球殖民地系统。在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主题,这个主题是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此为中心,可以把所学的东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同时,还要注意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掌握了这一时期的特征,能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问题的答案。

三、利用单元主题锻炼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动脑,根据课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概括核心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法。或以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也可以在班上进行分组,进行集体讨论、总结[3]。而对学生进行历史思考的原因,则在于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来认识历史,并从中汲取经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对我们来说,史学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手段,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所谓的“史书”,就是前人的记载,记载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人类从未中断过对历史的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理论才能流传至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对所选材料进行认真的研读,提炼出其中最为客观和真实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老师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导向,但也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历史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有关的科学书籍。一般而言,人们在观看一部历史电影时,并不会因为它的精彩而认为它就是真实的历史。对此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查阅一下专门的文献和史料,也许能够从中找到更多的东西,而且那些听起来很离谱的神话,往往都是夸大的,但在漫长的时间中,往往都是有根据的。一件事情的发展包含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方面,我们一般都会学习过去的历史,以便对现在的自己,对将来的后代有所警醒。这说明,过去的历史和现在、未来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而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其存在着一定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判断,要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个人的经验和历史学者的判断,而不能只以“好”或“坏”来判断其对或错。

四、及时评价,唤醒生本意识

评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可以为其进入新一轮的教学过程提供必要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评价,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有效反映。实施“一案”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一案”,即一个单元一份学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单元内容上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使教学具有连贯性;其次要根据知识点的逻辑性,实现环环相扣,及时评价与反馈。基于三个维度的学案为教学和学习的“三步走”提供了保障。该课程除了涉及整个课程的整体目标外,还按照“块到线”、“点到面”、“知到识”三个步骤完成教学,每个步骤又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引导探究和综合解析(测试)。

结语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改下,高中历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住学生的需要,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把大单元教学方法引入课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成果以此推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倩茹.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陈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2(7):6-9,23.

[3]董青.高中历史课堂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