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郑茂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茂标,.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 历史研究进展,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77.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路径和策略,重点探讨了创设历史情境、引导思考、结合实际生活等方面的策略,希望能为历史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77
基金资助: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是最宝贵的人文财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早在千百年前便已明确了这个道理。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黄炎培曾经提出过“历史周期率”的概念,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从兴盛到灭亡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

一、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历史探究能力

为实现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体验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自主采集整理,利用所学知识揭示历史真相。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一般选择通史编排,也就是依据相应的时间顺序展开内容叙述,但是在复习阶段选择的板块式复习策略,突出了历史的纵向及横向联系,而这便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与良好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反思及史料证据这两大核心素养,辅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为其进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技能

呈现历史的方式十分多元,常见的有文字、图片与影视等,利用不同呈现历史片段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以及赏析能力。初中历史重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意识,因为历史内容无法重演,但是如史书、考古文物等均是能将历史真相还原的重要史料。对史料进行搜集、整合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历史情境,能够还原出历史的原本面目。但由于一些学生认识到的仅是零星碎片的历史片段,加之可能扭曲真相,从而无法认识到史料的现实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建立清楚的史料概念,将其作为证据完成对历史的重构与解释。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时空观念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历史素养培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具体来说,创设历史情境需要教师将历史事件或人物放入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等的关系。

1.制作历史情境图。教师可以制作历史情境图,将历史事件或人物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等信息融合在一起,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所处的时空背景。

2.模拟历史场景。教师可以模拟历史场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如军队将领、商人、官员等,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时空背景和历史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利用设问引导,培养实证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如何利用设问引导学生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1.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这个历史事件是否真实存在?”“历史文献中是否存在相关记载?”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资料来回答问题。

2.分析证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证据,从历史文献、图片、文物等多方面寻找证据,分析证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从而推断出事件的真实性。

3.对比验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资料、不同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多方面验证,如对比史料中的不同记载、对比历史事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诠释,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价值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联想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当下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个时代的科技对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发掘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又如,在教授“古代的商业和交通”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当时的商业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比如说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交通工具的种类、货物的运输方式,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当时商业和交通状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接着,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今的快递行业,以及当今的交通工具和物流运输方式等,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进而形成更为全面的历史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三、结语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诸多领域已经领先世界,西方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政治经济哲学体系很难解释中国为何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基于此,若要深入回答这一问题,只能从中国历史中寻找答案。总体来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融入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蔡丹.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2.

[2]苏玲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76.

[3]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76+8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