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有效实施的研究
韩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宏,. 基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有效实施的研究[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4.
摘要:
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生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现状及生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几个方面探索实践。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生态性“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思考
DOI:10.12721/ccn.2021.157044
基金资助:

新课改下教学实施,核心在课堂。如何让课堂教学处于健康的良性的循环状态,充分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最终我们能尊重、唤醒、激励学生的学习。生态课堂让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做的,都能畅所欲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把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生态课堂的提出

纵观课堂发展史,我们借鉴库恩的发展范式把历史上的课堂分为自然课堂、主知课堂(工具课堂)、经验课堂、主考课堂和生命发展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资深教育史家评论家劳伦斯克雷明( Lawrence A. Cremin  1925-1990) 就在《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 一书中提出了“ 教育生态学” (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就是要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教育领域的各种因素,使其和谐发展,产生最佳的教育效益。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下,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非生态现象比较突出。比如目前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是在机房上课。机房环境空间不足,辐射与噪音明显,机,空气质量相当差,严重影响师生课堂教与学的情绪。再比如师生关系不和谐,老师课堂教学时经常要防备学生在电脑上不按规矩操作,师生之间就是猫捉老鼠的关系,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看,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学生做安静的“听从”,师生容易对立。同时学生学习空间狭窄,缺乏自主、合作、选择等等。教学内容偏重技术,忽略人文性,教学评价单一等,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而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强调学生为本,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搭建

我们用生态学思想来认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学生作为在课堂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如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

(一)、营造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环境

不管是教室,还是计算机机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而且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不断闪现。夸美纽斯强调,教室时空需要生态设计,否则是制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室的空间、空气质量、卫生条件、光线、气味、温度、墙壁的颜色、课堂规模、学生座位的编排形式等, 以及室内辅助教学的网络化教学设施安装与摆放都必须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的生态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平等的课堂交流中学生适时掌握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是我们这个尊师重教的文明古国由来已久的传统,身份决定地位,老师就是权威,在新课改下,与现代教育生态课堂理念背道而驰。学生应该享有自己的权利,把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还给学生自由表达与展示的权利、随时质疑和争辩的权利等。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参与者和导引者;体现在师生交往中,彼此是朋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课堂氛围“和谐”,学生学得有序,有趣,有情,有效。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生态课堂极大的提高了本节教学效果。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高中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生态课堂并不是传统课堂的满堂灌,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做到先交后学,能学不教,以学促教。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 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一直也是生态课堂非常明显的特征。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这种工具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能够进行独立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巧妙设问,巧妙地设置任务,引入分组竞争机制,以趣带学,团队竞争,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观察、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们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了。这样,学生都会很认真地对待老师的问题,并且还会进行激烈讨论和认真的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效果就在这种无形的竞争的乐趣中实现了。   

(四)、构建开放性生态课堂教学,实行多元生态化评价。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只有让学生获得持续、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我们就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开放性、多元生态化评价教学。生态课堂学习完成后,教师给学生开放式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比如作品展示作业(完成的作品富有创意并相互展示)、游戏式作业(将知识包含在有趣的游戏中)、实践竞赛性作业(操作技能的比拼)等等。最后,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还要有生态化的评价。教师、学生两大生态因子都要积极参与到本堂课的评价中来。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自己。因此评价过程中要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生态评价。这样,一堂开放性高中信息生态课堂就大大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采用生态化的课堂组织形式来优化组合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彰显学生学习个性,创建师生之间良好的、民主、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让整个课堂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生态性“学习共同体”。建设生态课堂,是教育发展、新课堂改革的必由之路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为完成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策略与途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

2、《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纪红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