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纲要》不仅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还为不同学科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提出了明确的指导。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属于讲授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任务,其实是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混为了一谈。虽然二者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但思政课程主要指的是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此类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其思政教育内容是显性的,通常在固定学年、固定学期开设;而“课程思政”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是指在不同学期、不同学科的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思政课程由于开设学期固定、内容理论性较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许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考前临时“抱佛脚”等现象,因此在思政课程以外的其它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正面的思政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强调“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进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课堂教学中努力创新和发展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联系
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大学生如何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世界通用型语言、突破语言的局限便是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公共基础性课程,具有受众广、课时长和学分高等特点。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这样的要求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使学生既掌握较高水平的英语技能,又能用英语进行思辨、未来能够发出正确而响亮的中国声音,这些才是当代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主流英语教材大多内容新颖,选材广泛多样,涉及人生、成功、婚姻、友情、性别、奉献、英雄等话题,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高校英语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并合理设计、运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思政元素,使学生掌握语言和篇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这也是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重要途径。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大学英语一方面要致力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中西文化对比的方式,吸收借鉴优秀的西方文化,更要弘扬自身中国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 深入挖掘相关话题的课程思政元素
在智能化和互联网时代,信息搜索和获取触手可及。教师需潜心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等方面深入挖掘相关话题的课程思政元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为例,第三单元话题Text A讲述“人生故事”,主题人物是传世女神奥黛丽·赫本(Audrey Heburn)。作为世界著名电影演员,赫本留给世人的印象是时尚达人、敬业先锋、慈善大使等,“优雅”是她的代名词。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搜索关于赫本的生平事迹的视频资料(《奥黛丽·赫本:珍贵照片解读传奇人生》),将其下发给学生预习,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优雅?(What is true elegance?)”,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并进行课上交流。此外,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毕生追求,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科学发展、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事实上,袁隆平教授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的人生品格正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思政元素。因此,教师可搜索关于袁隆平教授的相关视频(《命运共同体:耐盐碱水稻——哺育未来》),并在主题讲授部分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2. 借助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主题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层面上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技能外,还可借助榜样力量对学生开展深入的德育教育。课文描述了赫本苦难的童年、成功的演艺经历、和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她传奇曲折的一生正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珍惜和平年代、拥抱美好生活的典型素材;赫本作为联合国慈善大使所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也正是鼓励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自我价值的力量源泉。除课本人物以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为学生补充上述关于袁隆平教授的视频。其实,袁隆平教授与奥黛丽·赫本都是各自时代的楷模,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自信勇敢、坚韧执着、乐于奉献,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将个人理想融入自己的使命担当,努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课文和补充视频展现的这些价值元素正是对我们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精神的有力诠释。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契合点,通过一中一西著名人物的榜样力量将这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勇于奉献的历史担当。
3. 延伸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题讲授之后,教师可结合主题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政拓展。与奥黛丽·赫本的高尚品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代演艺界中的个别演员,他们在成名之后却忘乎自我,运用自己手中的金钱、名望等欺骗和愚弄大众,更有甚者走向牢狱的深渊。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能守住自己的初心,作为公众人物非但不能发扬正确的价值观,更有甚者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最终被人民大众所抛弃。教师可以此为思政拓展素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教育他们为什么要追星,追什么样的星等,最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假如有一天你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名人,你会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些什么?”,这样既升华主题精神,又引导学生开展思政拓展训练。
四、结语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课程思政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主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四个自信”,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练就过硬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林忠, 王美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1-116.
[3] 牛达.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 2020(2): 37-40.
[4] 吴章玲.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中的育人功能探析[J]. 海外英语, 2020(1): 25-27.
作者简介:
王涛(1981—),男,硕士,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