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田在低油价下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
1.1 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老油田提效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加大;液油比加速上升,水驱成本增加;产量递减加大,单位综合成本快速上升。可持续发展开发基础不牢。低油价下,以降成本、完成当前利润为重点,大规模压减作业工作量,特别是回收期大于一年的措施(如大修、压裂等)基本停止实施,低效油水井大量关停,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
1.2 中、高渗油藏层间挖潜潜力越来越小,低渗油藏投入产出比低。中、高渗油藏近年来开展重组细分工作,二、三类层大部分已得到了水驱动用,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间挖潜的潜力变小。如胡12块整装油藏构造简单,目前油藏整体含水已高达95%以上,要保持一定的产能规模,从油藏工程角度考虑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液速度,但和低油价下注水量优化及经济效益评价有冲突。低渗、特低渗油藏投入产出比低。
1.3 生产运行出现两难,产量和效益的矛盾较为突出。目前对于边际效益的油井一旦躺井以后,往往就会出现“扶还是不扶”的两难问题,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若不能达到足够长的检泵周期,扶可能不一定产生效益,从油田产量角度考虑,不扶就影响生产能力,影响油田稳产基础。再比如,在50-60美元油价下,处于边际效益的新井及措施工作量,“上还是不上”也是两难,上的话固然可以增加产量,但不一定能增加效益,不上的话,虽然成本降下来了,但产量压力上去了,如何寻求效益与产量之间的平衡是当前开发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低油价下油田开发管理对策建议
2.1 狠抓各类上产措施决策管理,从源头杜绝低无效措施投入
进入低油价以来,老油田从各方面想法设法控制成本,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亏损依然巨大。其中低无效措施的作业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高投入措施比如压裂、大修大幅度减少,但一口补孔井的作业费用也得接近20万,一旦决策失误,一口井就损失20万,比我们去节约水、电的浪费力度更大。因此在当前低油价下,建议首先建立措施决策优化机制,从约束与激励两个层面去完善机制。
对措施提出者和决策者形成约束机制,杜绝为了应付措施工作量而随意性提措施。建立由地质研究所、采油管理区、工艺研究所、作业科、财务科组成的措施论证机构,形成措施约束机制。前期由地质研究所开发室与采油区论证措施,再由总地质师和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专家进行措施论证,论证通过后提交厂财务部门核算效益账,是否在三线四区目标区内,财务通过审核通过以后方可交作业科组织进行实施。措施实施执行“四个不能上”,油水井措施资料不全不能上、不经过专家论证不能上、没有财务核算签字把关不能上、不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不能上。
2.2 优化注采结构,加强低无效油水井治理,努力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老油田需研究不同区块合理的注水量、采液量、注采比,以保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保持最低的注水量、采液量,提升注采效益。
注水结构调整以减少低无效注水量为主,重点在复杂断块油藏关停和回采减少长期低无效注水井,结合维护通过填砂、打塞、下顶封及挤堵等措施封堵或限制低无效注水层段注水量。针对整体含水大于95%的特高含水区块,平面和层间调整的难度大,通过一定周期的开井、关井,形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从而使滞留状态的原油动用起来,达到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效果的目的。
围绕提升潜力区,控制高液量区,降低低效区进行产液调整。通过封堵、电泵转轴、补孔归位、间开等措施加大高含水井分类治理力度,减少低无效液量。关停低油价下低无效生产井。依据低油价下油井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措施挖潜经济有效性、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进行选井。
抓好动态调参工作,高含水开发后期,应根据每口井的实际情况,如沉没度、井况、出砂等情况,合理调整每口井的生产参数。适当降低平面上水淹级别高的水驱方向上的采液强度,适当提高平面上水淹级别低的水驱方向上的采液强度,力求单井和平面注采处于最佳生产状态,产出效益最大化。
2.3 强化地质基础研究,降低滚动勘探的风险
在低油价下我们利用难得的喘息机会,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强化精细三维地震解释,深化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特别要深化油气运移通道研究。同时,在研究手段和技术方面需要创新,努力提高复杂目标区构造识别、描述及储层预测精度,各油田之间加强业务交流与学习力度,派技术骨干去向专家学习先进技术与勘探理念,力争找到优质储量。只有将基础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才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目标区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优化探井、资源井部署,围绕“带油勘探”,提高成功率。
2.4 推进东部老油田新老区产能建设,增加经济可采储量
新老区产能建设必须以恢复、完善注采井网及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为目的。强化地质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优化井位、井型设计,尽量以少投入多产出,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加强构造精细解释、储层评价与预测、单砂体刻画等基础地质研究,在投资大幅缩减的情况下,侧钻、换井底设计的时候要统筹兼顾,一井多靶,优选 “聪明井”,多打老区新层位、未动层、兼顾多个断块层系,同时考虑井网恢复的必要性,断块面积小,无经济动用储量的井网不予恢复,做好开发短中长期规划方案,在低油价下制定一些高产高效的增产措施,同时储备一批50/60/70美元下的优质措施和井位,做好储量储备。
3、结论与认识
3.1 油水井措施费用控制在油田降本增效中占比很大,措施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措施有效率及有效益率,因此需完善技术与经济双重指标约束的优化决策体系,建立不同油价下的措施储备库,强化审批环节管理。
3.2 针对低油价的“新常态”,牢固树立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借助“三线四区”经济评价系统,通过低无效井治理、措施优化、调流线、转流场、精细注采管理等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存量结构优化,提升油田开发效益。
3.3在低油价形势下,更应坚持基础研究不停顿,抢抓机遇,瞄准勘探有利区块,优化布局,通过油藏描述及增储基础研究降低勘探和开发风险,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