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走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本文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通道县)为例展开阐述。
一、通道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1.战略规划先行出台。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推进村庄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全覆盖。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包茂、武靖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焦柳铁路通道段电气化改造完工。全县152行政村均开通客运班线,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63.6%。152个行政村动力电、光纤网络、4G网络覆盖率100%,农网改造提质49个台区。
3.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危房改造145户。农户厕改1508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4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52%。实施工程和绿化造林1.2万亩,建成省级森林乡村40个。成功创建省市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个。顺利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省级验收。
4.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15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8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法定人群。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退役军人服务水平提升。
5.特色农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以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1万亩,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面积10余万亩,“一县一特”主导产业初见规模。
二、通道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现代化程度低。通道成片的农田少,且多分布在山冲里,大小不等,高低不一,不利于现代农具的操作使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水平较低。
2.农村空心化渐严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侗寨务农人口老龄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不少村落出现了空心化问题,一些团寨凋敝,房屋闲置率达到20%-30%。
3.社会治理难度大。农村居民只要权利不讲义务,只要福利不肯付出的依赖心理、攀比心理逐渐严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尚显薄弱,村级集体企业规模小或全民参与度不高,村集体企业整体创业带富能力不强,致富带富带头人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激励与发挥,农民收入低、心不齐,以及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农村要社会治理难度加大。
4.农村建设力量薄弱。表现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和农村农村人才流失。大量农村人才(含高校毕业生)基本流向县城或城市,农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
三、通道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共同富裕相结合,对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鼓励吸引农村青年、农村人才回归农村、安心农村发展生产,激发他们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2.以共同富裕凝心聚力。各级政府要立足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下大力气促进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均等,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力度,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予以无劳力户生活保障兜底等,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3.深化农村改革。从承包地、宅基地等产权制度改革入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下村集体、社会力量、民营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建设模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帮助。更大力地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政府助力,举全体村民之力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
4.转福利性政策为普惠性政策。根据发展新阶段的实际需要,整合优化乡村发展支持政策,帮助广大农户参与乡村振兴并分享乡村红利的政策安排。
(二)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加强黄柏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化发展,提升工业发展效益。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如香菇、木耳、青钱柳、葛粉等,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联动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鼓励社会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下乡。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抛荒耕地和闲散建设用地进行整合,盘活存量土地,鼓励多形式的土地有序流转,如建农场,大规模种植特色蔬菜推向省外市场;建农庄,推行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释放乡村发展活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效能。
3.建设特色村镇。通道侗、苗民族文化浓厚,森立覆盖面广、生态秀美,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各村镇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村镇,既可把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加速人口、资本、土地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又可在全域旅游中各领风骚,吸引游客。如县溪镇打造红色文化小镇,万佛山镇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牙屯堡镇打造侗锦小镇,陇城镇打造“侗款”文化小镇等,以城乡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4.依托产业发展带动。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调动各类资金、项目、先进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形态和模式,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开展就地深加工生产、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等,努力形成“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要凝聚共识,努力奋斗,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