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制度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
张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涛,. 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制度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J]. 历史研究进展,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004.
摘要:
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将文化自信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这说明新时代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学生来说,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要从历史教育中汲取养分。而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是一个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从来都是为了维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关键词: 高中历史制度自信
DOI:10.12721/ccn.2024.157004
基金资助: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史教育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制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四种制度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在这种制度优势的支持下,中华民族才能团结一致,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总结其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全面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在讲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情况。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制度。

二、用历史事实增强学生对制度自信的认同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深远的,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都能激励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不断学习和成长。教师要善于发掘历史教材中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历史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蕴含的规律和道理。 以“改革开放”这一专题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中国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等多个奇迹。如:1978年到2016年这三十年间,我国 GDP年均增长9.2%,经济总量从世界第七位跃居第二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比重由1.6%上升到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4%和9.3%;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又如: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专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有着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

三、用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来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

中国的制度自信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 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以郡县制、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取士、八股取士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国家的体系,中国人民正是从这套体系中受益良多,并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的制度,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独特而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智慧,为后世政治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就是中华民族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条主线。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智慧,它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基础。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不可缺少的内容。

四、用具体史实分析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

教材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描述一般比较笼统,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史实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度建设的成就。例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展示“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讨论“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有何不同,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标志,并通过对比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

五、用优秀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坚定制度自信

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迹也是一个国家制度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可以激励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比如,在学习了“五四运动”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他们在文章中表达了对革命理想和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拥护。最后,笔者以五四运动为例,讲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在讲完这节内容后,笔者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精神呢?学生们积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要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结语

当然,在培养学生制度自信时,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制度自信时不能过于空洞;二是历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制度自信时要与国家、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三是培养制度自信不能走极端、简单化,应该把培养制度自信与民族复兴相结合。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四个自信”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TLKT-2022-35

参考文献

[1]杨亚如.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策略[J].学苑教育,2023(10):94-96.

[2]周琛淏. 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制度自信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3.DOI:10.27347/d.cnki.gssdu.2023.000529.

[3]李树全.坚持“四个维度” 践行“四个自信”——全国高考文综卷第41题对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的启示[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11):11-13.DOI:10.13617/j.cnki.sxnedu.2022.11.01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