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加,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为更好的改善这一现状,就要从农村地区出发,对乡村振兴进行实践和创新。可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助力社会公平发展。
一、 金融科技的概述
(一)金融科技的背景及现状
当下世界科技化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信息智能化时代,金融行业正在朝着信息网络化、数字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补充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增加了对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产业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飞速发展,并已经成功应用到了金融领域,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对科技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金融科技不仅是金融领域和科技领域的简单组合,也不等于把金融业务搬到手机和电脑上,而是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是在渠道、方法、思想上的全面融合,让科技和金融实现有机的结合。金融科技推动了金融创新,在运营效率、功能、主客体上改善了金融服务,并实现了质的飞跃,有效解决了金融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
(二)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1、是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该给和农业现代化加快的背景下,农业逐渐朝着信息化、机械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当下农业的特点是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并在乡村中涌现了特色三农、大三农、新三农。在三农发展逐渐快速的背景下,农业经营的主体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打通金融供给渠道,对金融供给流程进行改进,对金融供给产品进行丰富。对于乡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补充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2、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而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生态宜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当下,农村的水林草湖需要进行综合和系统的治理,在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绿色农业、节能减排等领域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推动。乡村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金融可以实现乡村振兴,并对相关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进行完善。积极发展三农绿色金融,对乡村中所存在的公共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也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撑。
3、是营造乡村文明的有效保障。在乡村振兴中,要同时抓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更好的恢复乡村文化,有效的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乡村中形成文明的乡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以对乡村文明程度进行有效提高。在当下乡村中,农民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知识技术,在农业知识和精神文化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金融科技可以支撑农业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有效的发挥信息和技术,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培训,促进企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在乡村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1]。
二、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金融合作时效性差
当下乡村金融科技体系上不完善,人们对金融科技并没有过多的接触。银行的主要业务依然是贷款,而且大部分的资金都集中在存款中,很少涉及到其他业务,地方债券和国债上更是存在空白。保险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平平,产品多以寿险为主,但购买人群也十分有限。金融科技并未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也没有享受到金融科技所带来的红利。在很多乡村中并不缺乏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但是有小型的金融组织能够扎根农村地区,以真正的发挥其在乡村群众中的作用。
(二)乡村金融业务范围狭隘
据统计,很多乡村地区的人数不多,且多停留在传统农业之中,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他们所能够扩展的范围十分有限,也很难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乡村、农民、农业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资金、养殖业、种植业上,也有对乡村建设、技术发展、生活环境的多需求。当下很多乡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虽然部门机构已经开展了金融合作,但也不能助力三农发展。
(三)金融产品单一
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率有所增加,对金融的方式和类型的需求呈现了多样化。但是金融行业为用户所提供的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在农村金融机构中,金融产品仅仅占据了整体业务的一小部分。农民有迫切的需求要改善民生,农村建设也面临了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金融科技行业进行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变,主动激发农村的需求,对乡村市场进行激活。乡村金融需求呈现了多样化,但金融科技行业中所提供产品和服务较为单一。面对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需要创新金融科技产品,改变客户需求,主动刺激市场需求。
(四)信用体系尚未健全
我国并未形成一个适宜的、标准的信用评估体系,在乡村金融科技中也没有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导致金融企业的信用情况、偿债能力都很难让广大消费者直销。乡村金融科技的良好、有序发展埋下了隐患。在实际过程中,线上线下业务出现了重复的问题,金融机构也没有普遍的认可商业实体的荣誉评级,对乡村信用体系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个人和企业都无法进行合理、正产的续存手续,影响了乡村经济建设和和谐发展[2]。
三、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对策
(一)加强现存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对乡村物权转流交易平台进行完善,实现农村物权融资功能。对于乡村中存在的等级服务、物权评估等实现一条龙服务,执行风险补偿制度。加快建设乡村信用体系,对于乡村综合信用档案要进行健全,增加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营销失信难行、守信易行的乡村信用环境。对于乡村金融安全的执行力度要有所加强,有效保障金融债权的安全。对依法行政行为进行强化,防止出现逃债的行为。对乡村支付体系进行完善,建设好金融科技技术社会中,为乡村经营主体提供信息化、专业化的服务,有效减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保护金融消费者,对非法集资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增加对乡村农民金融科技知识的悬垂串,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涉农金融机构体系
要保证乡村金融科技体系的广覆盖、多层次,实现商业、政策、合作金融的相互协调和补充,让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规范金融实现优先发展。大型金融机构可以在乡村设立网点,下沉金融服务,扩宽金融科技所覆盖的范围。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事业部的作用,明确国家开发银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功能定位,让中国农业银行更多的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增加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地位,鼓励在乡村设立证券和保险机构的网点,增加直接融资,在乡村大力推广保险。增加政策性担保体系,推进保险试点,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范。通过市场机制的竞争,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提高可获得性
(三)加强信用建设
对于乡村地区而言,私人金融行为是十分普遍的,对于正规的金融科技行业监管机构来说,不能简单的采取强制管制和竞争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私人贷款变得越发活跃。在监管方面,要增加对私人信贷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力度,让其成为正规金融科技体系中的一员,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地位。在乡村金融合作这一问题上,也可以采用此类做法,让私人信贷和正规金融相互互补,利用稀疏且非封闭的方式增加私人信贷在乡村金融科技中的作用。可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对金融组织的经验方法进行规范化处理,以实现乡村金融科技的更好发展[3]。
在我国的金融科技体系中,乡村仍然是较为薄弱的地区,乡村居民对金融科技的便利性、可得性并不低于城市,对信贷也产生了跟高的需求。与城市业务相比,三农业务的收益更低,成本更高,所面临的风险也更高。需要进行大力的支持,才能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创新。金融科技为乡村战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从客观条件上出发,实现了竞争适度、覆盖范围广、层次多、风险可控的乡村金融科技体系。同时,金融机构自身也要做好创新工作,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创新助力。
参考文献:
[1] 董春丽,汪桥.金融科技视角下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09):32-35.
[2]潘婧,郑岩,韩维蜜.加强数字化经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综合竞争力——第十一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创新座谈会召开[J].金融电子化,2018(06):73-77.
[3]王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科技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赋能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