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
​尹小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尹小伟,.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J]. 电网技术研究,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342.
摘要:
随着全球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转型的推进,智能电网作为一种高效、可靠、可持续的电力系统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电力工程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电力设备和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电力网络的监控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本论文将重点探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情况,并探讨其在电力系统发展中的影响。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342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由于其供应能力有限、易受天气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无法充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模式被提出。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引入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控制手段,使得电力设备和用户能够实现更高效、可靠、灵活的供电服务。它通过智能化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等技术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和资源配置,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

1.智能电网定义

智能电网(SmartGrid),又称智能电力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控制手段的现代化电力系统。它通过在传统电力系统中引入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电力设备、用户和电网之间的高效互联互通与协调运行。智能电网不仅满足了传统电力系统的供电需求,还引入了更多高级的功能和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智能电网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设备、优化电力资源调度、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能响应用户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此外,智能电网还支持电力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及供电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它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促进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碳排放的减少。最终,智能电网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可靠、安全和环保的用电环境,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2.智能电网特点

智能电网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碳排放的减少。智能电网具备灵活调度和资源优化能力,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和负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提供可靠而稳定的供电服务。智能电网的节点和设备具备自主决策和自适应调整能力,可以实时监测、控制和调节电网运行状态。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电力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以支持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和用户参与。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能源的调度和分布,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需平衡,降低了能源损耗和浪费。智能电网具备监测、预测和故障检测功能,能够实时响应和修复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电力工程信息技术在智慧电网工程中的运用

3.1能源转换技术

在智慧电网工程中,能源转换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涵盖了将不同形式的能源进行有效转换的各种技术和设备。太阳能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通过逆变器将其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给智慧电网使用。光伏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如屋顶光伏发电、太阳能农业、太阳能充电桩等。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技术在智慧电网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风机叶片角度和发电功率,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水力发电通过利用水能转换为电能,其中包括传统的水轮发电和新兴的潮汐能、水下涡轮等技术。水力发电技术在智慧电网中可以实现分布式的小型水电站,从而提供可再生能源和调峰能力。生物质能源利用有机废弃物和农作物残渣进行能量转换,如生物质燃烧、生物气化以及生物质发电等。生物质能源技术在智慧电网中可以作为可再生的能源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并与其他电力系统进行协调运行。核能技术通过核反应将核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核能技术是一种高效、低碳的能源转换方式,可以提供稳定的基础负荷电力供应,为智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贡献。

3.2自动化监控技术

智能电表采用数字化和通信技术,可以实时测量和记录用户的用电信息,并通过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实现远程抄表、计费和负荷控制等功能。智能计量系统则可以集成多个智能电表的数据,对电网的负载、功率因数、谐波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优化提供支持。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通信网络,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并能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例如,通过监测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设备的温度、振动、电流等参数,并结合智能算法,可以及时检测设备故障并发出警报,以减少停电和损坏的风险。SCADA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等。它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操作。SCADA系统在智能电网工程中可帮助运营商实时了解电网的状态、掌握网络负载、优化调度等,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自动化监控技术还包括对大量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以提取有关电力系统运行和负荷预测等方面的有用信息。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更好地预测和管理电力需求,优化资源调度并完成智能决策,以提供更高质量、可靠的电力服务。

3.3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

HVDC技术通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行输送,在长距离传输中具有较低的损耗和更高的输电容量,能够实现不同频率和电压的互联互通。在智能电网工程中,HVDC技术可以用于跨国、长距离的大容量电力输送,并支持多个能源来源和区域之间的灵活能量交换。FACTS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力电子设备改善交流电力系统潮流控制和电压稳定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在电网中安装可控设备,如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等,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电网参数,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电压控制,提高系统吸纳容量和可靠性。ACCC技术是一种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增强导线的技术,它具有较高的导电能力、抗风振强度和耐久性。ACCC线路可以在现有输电塔上更换成新型导线,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和可靠性,减少输电损耗。FVC技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增加电压控制装置,实现对电网电压的快速调节和稳定控制。它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需要调整变电站的输出电压,以确保电力设备和用户得到稳定的电压供应。FVC技术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电压分布、提高负载响应能力,并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

结束语

智能电网工程中涉及了多种技术,包括能源转换技术、自动化监控技术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具备更高的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能源转换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和核能技术等,实现了不同形式能源的有效转换和利用。综上所述,智能电网工程中的这些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可靠、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力系统,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可靠、环保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1]何姜江,袁多亮.数字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设计,2022(1):16-20.

[2]祁建勋,张杨,黄文丽,等.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探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12):16-17.

[3]石磊.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光源与照明,2021(10):131-133.

[4]李建业.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J].智能城市,2021,7(14):64-6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