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的设计与操作优化研究
石启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石启东,. 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的设计与操作优化研究[J]. 中国机械研究,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摘要:
本文围绕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的设计与操作优化展开研究。在系统架构设计方面,首先提出了总体架构,包括车端、场端、云端三层结构,并详细阐述了车端智能矿卡的硬件组成与功能模块,以及云端调度管理平台的功能和与车端的信息交互机制。接着,研究了关键技术实现,重点分析了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以及路径规划与导航定位、决策与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最后,在操作优化策略研究中,探讨了无人驾驶集群调度优化策略,并提出了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策略。
关键词: 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操作优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基金资助:

引言:

在露天矿山开采领域,传统的人工驾驶机械设备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昂的运输成本、频繁的安全事故以及用工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矿山的生产效率,也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寻求一种创新的技术手段来提升矿山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矿山开采领域,无人驾驶技术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矿山机械设备可以实现自主导航、智能避障、自动调度等功能,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的设计与操作优化。通过构建合理的系统架构,实现车端智能矿卡与云端调度管理平台的有效协同;通过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无人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能力;通过制定科学的操作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集群的调度效率,实现能源的智能管理,并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架构设计

(一)系统总体架构

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总体架构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设计,它融合了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旨在实现矿山开采的高效、安全和智能化。这个系统架构主要包括车端、场端和云端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车端是无人驾驶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执行具体的开采任务。车端智能矿卡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包括障碍物、道路状况、其他车辆等。

1.png

图 1 车端、场端和云端

车端智能矿卡还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能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控制。场端则负责提供车端所需的感知信息和辅助设施。它包括了高精度传感器设备,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这些设备能够实时采集矿山环境的数据,为车端提供准确的环境感知信息。此外,场端还负责建设和维护通信网络,确保车端与云端之间的信息传输畅通无阻。云端则是无人驾驶系统的“大脑”,它负责整体的任务调度、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等。云端调度管理平台是其中的核心,它能够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和任务需求,制定出最优的开采计划和路径规划。同时,云端还负责与车端进行信息交互,将任务指令发送给车端,并接收车端反馈的执行情况,实现实时的监控和管理[1]

(二)车端智能矿卡设计

车端智能矿卡作为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充分考虑了矿山开采的复杂环境和实际需求。智能矿卡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感知和计算能力,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恶劣的矿山环境中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在硬件组成方面,车端智能矿卡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包括障碍物、道路状况、其他车辆等,为智能矿卡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同时,智能矿卡还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单元和存储设备,能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并存储相关的数据和日志,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优化。在功能模块方面,车端智能矿卡实现了环境感知、融合定位、决策规划和车辆控制等多个关键功能。环境感知模块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将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融合定位模块则结合了GNSS、惯性导航和视觉SLAM等多种定位技术,实现了智能矿卡在复杂矿山环境中的精确定位。决策规划模块根据感知到的环境和定位信息,制定出最优的行驶路径和避障策略,确保智能矿卡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车辆控制模块则负责将决策规划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控制指令,控制智能矿卡的加速、减速、转向等动作。车端智能矿卡还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设计。它采用了冗余设计思想,在关键部件和系统上设置了备份,以确保在主部件或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份部件或系统,保证智能矿卡的持续运行。同时,智能矿卡还配备了EBS行车制动等安全技术,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车,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云端调度管理平台

云端调度管理平台作为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的“大脑”,承担着整体任务调度、路径规划、协同控制等核心功能,其设计对于提升矿山开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云端调度管理平台首先负责接收来自矿山的实际开采需求和任务信息,这包括矿山的地理位置、矿藏分布、道路状况等基础数据,以及开采目标、产量要求等任务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是平台进行后续调度和规划的基础。在接收到任务信息后,云端调度管理平台会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进行任务调度和路径规划。它会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和任务需求,制定出最优的开采计划和行驶路径。这包括确定开采的顺序、分配开采任务给具体的智能矿卡、规划出最佳的行驶路线等。通过优化调度和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开采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行驶时间。云端调度管理平台还负责实时的协同控制。它会与车端智能矿卡进行信息交互,将任务指令发送给车端,并接收车端反馈的执行情况。通过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平台可以确保智能矿卡按照计划进行开采作业,并在必要时进行动态调整[2]

2.png

表 1 云端调度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应用

二、关键技术实现

(一)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融合

在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中,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实现自主导航和智能避障的核心所在。这一技术集成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矿山环境的三维空间信息和动态变化,为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环境数据支持。环境感知,被誉为无人驾驶系统的“眼睛”,它利用各类传感器精确捕捉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障碍物的位置、道路状况、其他车辆及行人的动态等。然而,单一传感器往往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摄像头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性能会显著下降,而激光雷达虽然精度高但成本高昂且易受外界干扰。因此,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巧妙地整合和优化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显著提高了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系统的鲁棒性。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数据级融合直接在原始数据层面进行整合,保留了最多的环境信息;特征级融合则在提取出各传感器的特征后进行融合,既减少了数据量又保留了关键信息;而决策级融合则是在各传感器独立做出判断后再进行汇总,形成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可靠的决策结果。这些融合策略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具体选择需根据矿山的实际环境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激光雷达为例,其探测距离超过200米,精度达到厘米级,视角更是达到了360度,这为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的三维环境地图,使其能够准确识别障碍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毫米波雷达则以其强大的穿透力和中远距离的障碍物探测能力,在雨雾等恶劣天气下为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摄像头则以其高分辨率和丰富的视觉信息,为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识别交通标志、行人等关键元素的能力。这些传感器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无人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支持[3]

3.png

表 2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矿山机械设备无人驾驶系统中应用

三、操作优化策略研究

(一)无人驾驶集群调度优化

在矿山无人驾驶系统中,无人驾驶集群调度优化是提升整体作业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关键策略。面对复杂多变的矿山环境及多任务并行需求,有效的集群调度优化能够确保各智能矿卡之间协同作业,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无人驾驶集群调度优化依托于先进的算法与模型,如车辆路径问题(VRP)和旅行商问题(TSP)等,这些模型通过对车辆数量、任务需求、时间窗限制等关键因素的精确计算,制定出最优的调度方案。

4.png

图 2 VRP,TSP模型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调度系统需实时接收并处理来自各个智能矿卡的状态信息及任务请求,通过启发式搜索算法、动态规划、多目标优化等先进方法,快速求解出最优或近似最优的调度方案。为了实现高效的无人驾驶集群调度,系统还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调度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可以揭示出作业流程中的瓶颈与不足,为调度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同时,通过持续学习与优化,调度系统能够不断适应矿山环境的变化,提高调度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无人驾驶集群调度优化还需注重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协同。在未来智能交通体系中,无人驾驶矿卡将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整个交通网络紧密相连的一部分。通过与其他交通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智能的交通运营,进一步提升矿山开采的整体效率。

(二)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策略

在矿山无人驾驶系统中,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策略是确保系统持续、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面对大量智能矿卡的能源需求,有效的能源管理策略能够优化能源分配,减少能源浪费,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智能充电策略作为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监测矿卡的电池状态、行驶里程及任务需求,动态调整充电计划。利用先进的预测算法,可以准确预测矿卡的剩余电量及未来行驶需求,从而制定出最优的充电策略,确保矿卡在需要时拥有充足的电量。为了实现智能充电,矿山无人驾驶系统需配备高效的充电设施及能源管理系统。充电设施应具备快速充电、智能分配电能等功能,以满足矿卡在不同工况下的充电需求。能源管理系统则负责监控整个矿山的能源使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与优化,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同时,智能充电策略还需考虑电网的负荷情况。通过与电网的实时通信,充电策略可以调整充电时间,避免在电网高峰时段进行大量充电,从而减轻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策略还需注重环保与可持续性。在选择充电设施及制定充电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碳、环保的能源及充电方式,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

在矿山无人驾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中,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操作优化策略,特别是无人驾驶集群调度优化和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策略,共同构成了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核心要素。环境感知技术通过集成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实现了对矿山环境的全面、准确感知,为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环境数据支持。而操作优化策略则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整体作业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其中无人驾驶集群调度优化通过先进的算法与模型,实现了智能矿卡之间的协同作业,提高了运输效率;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策略则确保了系统能源的持续优化分配与高效利用,同时注重环保与可持续性,为矿山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上所述,矿山无人驾驶系统在技术创新与优化策略的推动下,正不断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为矿山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鹏,骆军军,冯金庆.龙首矿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5G 网络构建与优化[J].矿山机械, 2021, 49(9):7.

[2] 付启刚.安全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在矿山领域的应用[J].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2(4):32-35.

[3] 田明鑫.非煤矿山井下铲运机无人驾驶控制系统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 2022, 37(11):237-23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