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的优势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尤其是对于电能的节约化利用以及集约型管理,并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加快节能减排,追求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电能应用过程中,由于自身电阻以及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传输中造成较大的能量消耗,其不仅严重制约了电能质量,而且还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基于此,加强对电力系统线损产生原因分析,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寻找降损的有效措施,由此提升供电质量。
一、基本概念
1.1线损的概念
电力系统上对于线损的定义指的是一般来说众多的因素,比如输电电网的材质、输送电能的环境等都会影响到电能的输送过程,由此而出现的电压和有功、无功电能源损耗的现象。通常来讲,电能线损与电能的输送成本呈正比的关系,即电能线损越高、电能输送的成本越高,反之,电能线损越低、电能输送的成本越低,由此对于电力企业运营的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线损发生的特点,可以将其主要分为固定设备和可变性两种损耗模式。
1.2线损分析重要性
尽管线损在配网线系统中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不加以管理,部分地区的线损率可达到20.0%-40.0%,造成大量电力资源浪费,影响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线损管理的前提是需要明确线损管理对象,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率的目的。线损分析主要是对配输电系统中的线损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定量分析,确定出某地区的线损率,与此同时,线损分析中还能够掌握某些线路线损率较高的原因,这些都有助于线损管理,提高线损管理的针对性。
持续性的线损管理能够明确配网线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线损率情况,从而逐步掌握线损的变化规律,根据变化规律适时地采取技术措施或者管理措施,降低线损率,便于多元化实施线损管理,尽可能消除各类线损影响因素,保证配网线损率控制率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
二、配电网存在电损现象的主要原因
2.1技术因素
(1)电力设备损耗过大
首先,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电网无功容量的缺乏势必会导致电流的增加,进而增加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其次,配电变压器的能量损耗较大,换而言之,就是配电变压器并没有选用节能型的变压器,仍采用的是传统耗能较高的变压器。长此以往下来,不仅会导致线损的增高,而且还会出现三相电负荷不平衡、低负荷率等问题,使变压器利用率不能运行在经济合理的范围。
(2)输电线路损耗过大
首先,迂回线路较多,往往依靠一条主线来完成给多用户的供电,进而导致供电半径远远超过理想的供电半径;其次,变压器或者变电所偏离负荷中心,从而出现严重的单边供电情况,进而导致部分线路出现供电半径较大的问题;再者,对于用户数量较少或者个别用户的供电仅采用线路延伸的方式,而由于无限制的延伸多条供电线路,导致低压供电半径远超理论半径。
2.2管理因素
(1)电能计算出现误差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当中,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不达标,对于抄表、核算和电能发行等工作不能认真执行,导致电能计算出现误差,由此导致电力系统运行无法参考相应的真实用电数据,致使电力系统中输电电流比较大,造成严重的线路损耗。所以,对电能进行精确合理地计算,不仅能够满足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需求,还能够对电流互感器应用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线损过大的问题。
(2)电力系统线损的理论计算出现误差
电力系统只要正常运行,就无法避免存在线损的问题。由于线损计算相关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于线损的计算没有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使得电力系统线损的计算结果出现误差,不仅使后期电力系统线损的分析工作失去重要的参考数据,而且也对节能调度降损措施的实施造成严重的阻碍。
(3)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人员不能全面地认识到节约电能的重要性,导致对于线损问题的管理能力降低,不仅为后续的工作埋下安全隐患,而且也会使线损问题越来越严重。再加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线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并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很大程度地阻碍了线损问题的解决,从而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三、做好配电网线损分析与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3.1技术角度
(1)对于电网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
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线损问题严重的主要因素。对此,电力企业要按照实际的用电需求,对电网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优化电网结构的核心因素是降低电力系统的线轮损耗,因此必须要对辖区进行深入勘察,对辖区的线路走向和用户分布做到了如指掌,力争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除此之外,由于目前的综合性基础建设较多,对于电网结构的建设要尽量减小供电半径,不仅可以对线损问题进行有效地降低,而且还能够降低电力系统后期运维的成本。
(2)对节能配电变压器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
由于变压器具有升压、降压、匹配阻抗以及安全隔离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其在低压电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通过使用节能型变压器可以有效地降低线损,对于供电线路而言应当尽可能的更换节能型变压器,尤其是对于长期超负荷的变压器更应当进行更换,由此降低线损。
(3)对供电半径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
电力系统线损与供电半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供电半径越宽、电力系统线路损耗也就越大,结合地区用电需求科学设置供电半径,有利于减轻线路负荷以及减少末端电压损失。
3.2管理角度
(1)调度工作
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线损管理工作,设定专门的线损管理部门,并对线损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不仅可以提升线损管理的水平,还能够确保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线损业务的管理工作来说,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如实上报各种线损实际情况,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2)检修工作
电力系统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的工作可以保证电力系统供应的安全稳定,对节能调度降损措施要及时落地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停电检修,尽量缩短停电的时间,尽快恢复电力的供应,以避免影响到人们生活生产的用电需求。
(3)对调度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作为整个电力系统安全、优质和经济运营的直接操作人,调度人员负责电网经济运行的各项措施。调度如此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调度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要过硬。所以,必须强化调度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调度的情况之下,最大限度地做好节能调度降损措施。
总结:线损分析是进行线损管理的前提和关键,不同电力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应重视线损分析,充分认识到配电系统、输电系统运行期间线损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线损率较高的常见原因,根据分析原因从不同方面采取措施强化线损管理,实际应用期间,需要重视技术和管理层面,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祁泽.线损管理中电力计量自动化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7(24):188.
[2]龙禹,陈泉,周前,陈哲,孙泽,李偲.新形势下电网企业线损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318-319.
[3]段寒冰.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降损控制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