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成为了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中职生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特点,全面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通过课程设置、教师言传身教、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以间接式、隐蔽式的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中职生思想素质、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一、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首先,通过多方面渠道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为高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积极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的模范先锋队,起到“以点带面、层层递进”的效果。最后,将已有的课程思政的成果再进行不断地提炼、总结、丰富、创新,形成有法可循、教无定法的课程思政体系。
1.加强学习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素,所以要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其路径:可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让教师意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然后通过网络等途径自行学习,初步掌握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借鉴优秀学校的教学经验。校内聘请专家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示范,让教师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2.深挖思政元素
通过学习,使教师掌握初步课程思政的方法后,更重要的是各专业老师应深挖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并把学习到的经验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从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分析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深挖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合理的穿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完善课程体系
教师应关注社会热点与事件,并注重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需要完善课程体系,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编写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和案例,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首先,结合专业特点,使用视频、图片引出机械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短板,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机械专业知识为实现民族复兴起重要推动作用,从而间接植入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担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中出现小的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植入一丝不苟,工匠精神。再次,讲解程序编制环节,引入国家发展瓶颈,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从分析机床操作事故案例导致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工程规范、责任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品质。除此之外,教师从专业知识对价值的引导、专业知识对自我发现的唤醒,以及利用教师人格魅力引发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都是课程思政元素。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工程师、优秀毕业生来校授课,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对社会的了解。在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主题情境、营造逼真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利用好课堂思政教育的主战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
专业教师在充分研读课本上的知识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在讲解零件材料的时候,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例如,董礼涛作为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的数控铣工和特级技师,他凭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创新精神,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技能专家。他不仅有120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还取得了40余项国家专利。通过实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理性思考。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合理的融入事故案例,案例的选择不仅是网络上大型事故案例,而且应结合学生在实训环节真实存在的事故,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将失败案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知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角色扮演法,根据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合理设计角色及情景,每个角色必须有特定的目标与任务。新生前期由于文化基础课较多,实训课程相对较少,在讲解螺纹画法知识点中,让学生扮演操作工人或者零件检测员等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的零件加工环节,为学生后期实训环节的正确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角色扮演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目标,而且对教师提前设计好的思政要素,要有深刻的认识及体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等。
3.实践教学法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后期实训课程较多,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实训和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和要求,培养学生安全、责任、互帮互助意识,在实验、实训、竞赛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实验、实训环节填写实训报告,培养学生的实事求、工作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设计拓展练习,使学生扩展视野,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小组讨论法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难易适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首先,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参与者依据实际状况,运用专业知识,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其次,讨论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的观点可以标新立异,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消化、重组、质疑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小组讨论能够协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中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渠道不断地学习,把最新的社会热点和事件联系起来,深挖课程的思政元素,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思政要素巧妙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参考文献
[1]范晓杰,许国胜,杨娜,等.“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J].科教导刊,2022(24):88-90.
[2]王瑞芳,平学成,吕洪玉,等.“以生为本”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20(06):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