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道路规划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
刘建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建成,. 城乡道路规划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658.
摘要:
道路交通体系在社会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道路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基础,只有把交通环境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式各样的车辆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的生活也逐步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车辆,车辆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交通道路日益完善的今天,同样也带来许多的的负面影响,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也逐渐提高,所以在大力发展道路交通网的同时,应将安全意识添加到道路的规划设计中,通过科学且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有效地把控道路交通安全,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道路交通道路设计交通安全解决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658
基金资助: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城乡道路交通运输网作为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连接要素,城乡道路的数量以及质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然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在目前的交通安全管理中,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迅速增长,同样伴随的是急剧上升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一个好的道路规划设计不但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的几率,还能体现出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越发重视的决心,从根处减少以及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由于我国农村对于乡村道路设计规划不是很重视,所以造成了许多道路交叉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如不规则交叉口、多岔路口大量存在。在新规划设计的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实施者对工程完成后通行量的预计不准确,不充分,规划过程中对路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驾驶视距不足、转弯半径过小、交叉口面积过大等,使得路口的交通通行能力打了折扣,从而提高了事故发生率。

2. 道路安全问题的改善  

2.1.1道路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在目前乡村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大多都是将路口范围压缩的很小,道路与建筑物的距离很小,使得驾驶视距过小驾驶员不能很好地观察到前方道路情况,这从另一方面提高了事故发生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适当加大道路交叉口面积、拓宽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2.1.2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

两条道路交叉时,它们的交角应大于45°,原因是过小的交角不但在行车上会造成对向冲撞,并且驾驶员也不容易判断前方道路的交通状况与距离。对交角小于45°的交叉口, 应设计合适的道路路口面积,如果道路交叉口过大可能会导致行车混乱,冲突增多,易发生交通事故。

2.1.3 道路的线形组合 

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是否安全与道路的线性组合的协调情况有很大的联系,不合理的道路线性组合是造成道路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所以道路线路的规划设计一定要注重道路线形组合的合理性。不但要满足车辆力学和运动学要求并且应满足驾驶者在心理和视觉等方面的要求。平纵组合的规划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路面的排水降噪、驾驶者的心理与视觉、轮胎摩擦力等方面的要求。

平纵组合的规划设计,需在视觉上对驾驶员有积极的诱导作用,确保其在视觉效果上是连续不断的,平纵面结合的比例情况要合理,道路的线形结合方式应保证在驾驶员的心理与视觉上高度协调,不能出现因空间错位致使驾驶员错误的预估道路情况,还要避免长直线道路与陡坡、小半径的平曲线的结合情况,避免因视觉错觉造成的交通事故。

2.1.4道路的纵断面线形布置

道路的纵断面线形布置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当地的地势、环境相结合,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使道路施工完成交付使用时能达到在视觉上平顺、连续且平滑,使驾驶时没有频繁的起伏感,纵坡的设计与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机动车的极限状态,尽量不采用极限值,同时应尽量减少大坡与长坡,因为大坡长坡对于载重车辆的行驶十分不利,长下坡可能会导致制动过热,从而使制动效果降低;长上坡会是载重车辆的车速放缓,进而提升周边车辆强超硬超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道路行驶的危险性。所以,各类道路应该结合地势情况对连续上下坡进行纵坡平均化处理。并且,为了避免长下坡致使的刹车失灵事故的发生,可设置紧急避险区来辅助失控车辆缓冲停下,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1.5道路的平面线形布置

道路的平面线形布置应与周边的环境情况保持协调,确保其连续、直捷、均衡的特性。平面线形布置的是否合理,其中驾驶者的视觉、心理与驾驶习惯是否舒适是重要因素之一。当长直线线形与曲线线形相结合时,应该注意其结合方式不能过于突兀确保其前后线形的协调性;从较好路段进入到较差路段时平面曲线的的技术性指标不能突变,应该逐渐过渡;同样应尽量避免采用极限半径的设计方式,确保其在多个曲线过渡区可以平稳过渡。

2.2.1道路交叉口标识与诱导设施。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的控制方式、良好的视距、交通组织设计、车速控制都应该认真加以考虑。交通安全标识等设施的作用其一是进行安全引导,规范驾驶者的驾驶行为(标志、轮廓标、标线、减速带等设施,其二是安全防护,在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防护措施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避险车道、安全护栏等)。因此合理、完善的交通安全标识与设施,对减少和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道路平面线形与景观的协调

道路的平面直线布置情况与曲线道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直线道路具有视野广、道路情况便于观察的特性。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可以充分认识到直线道路的好处,不仅可以将直线道路作为中轴线将建筑物合理分布,并且将重要建筑物安放在直线道路尽头,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并彰显其特色。但是在车辆越来越多的当下,直线道路反而凸显出了不好的一面,因为长直线道路因为其单调的布局容易给驾驶员带来疲劳感,增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在道路的设计规划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长直线道路,并结合地形特色合理的选取道路线形。如若必须采用长距离的直线路段,可以在道路两侧布置一些优美的景观或者特色建筑物作为道路背景,改善驾驶者的疲劳感。

曲线道路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美感,不同曲率的曲线、转折道路结合到一起并配合一定的景观,往往会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同曲率的曲线道路给驾驶者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选择一个合理的曲线半径,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视觉体验感,同样也会降低驾驶者对频繁转换曲线半径的突兀感,同样当路形交替或者曲线道路结束时,应该对道路两侧景观做一个渐变处理,减缓对驾驶者造成的视觉冲击,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从另一方面降低事故发生率。

通过不同的道路平面线形匹配不同的景观再结合交通信号灯、标志、轮廓标、标线、减速带等设施共同营造一个舒适且安全的交通道路,从各方面协调组织,为进一步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迈进。

3. 结语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采用各种设计方式进行预防,来使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与交通安全事故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设计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以及自身经验来断定潜在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路段,进行最优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治鑫. 浅析道路设计在城市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2964. 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8.13.872.

[2] 刘东旭. 道路设计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3411-3412. 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5.34.380.

[3] 赵永. 浅谈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 中国房地产业,2018(4):209. DOI:10.3969/j.issn.1002-8536.2018.04.166.

[4] 陈斌.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探究[J]. 大众标准化,2020(13):188-189. DOI:10.3969/j.issn.1007-1350.2020.13.085.

刘建成,男,1992年03月,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道路交通工程,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省沂水县,27640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