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求真悟新”就是力求真情境,感悟新知识(学科理念);经历真探究,掌握新技能(学科特色);训练真思维,培养新能力(学科核心),捕捉真价值,确立新态度(学科价值)。所谓“求真”,追求本原。追求教学情境的有效关联,追求科学探究的本原,追求科学思维的核心内涵,追求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达成度。所谓“悟新”,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寻找学生知识、技能与思维新的增长点。然后针对所确立的增长点,进行跨学科活动的设计,确立活动主题,选取活动策略与方法,优化活动情境与材料。跨学科实践的具体内容是为学生渗透跨学科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为此教师需要结合“求真悟新”的理念,合理设计跨学科教学内容,创新真实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多样化跨学科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掌握新的技能,增长知识点,打造多学科交融具有实践意义的物理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知识
跨学科的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意义的素材,将它们打造成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跨学科素材库,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在情境氛围,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以此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初中物理科目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关于风力发电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物理学科和科学进行联系,来引导学生利用文献研究、采访调查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何为风力发电和风力发电机的构造,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的开发风能的利用可能性与新途径,以此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物理学责任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深入的为学生讲解“风力发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知识,让教学成效得到有效提升。或者教师在讲解“汽化和液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进行运用,教师可以将其与科学知识进行融合,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刚洗好的衣服,放在阳光下一会儿就干了,而放在阴凉处就干得很慢,这是为什么呢?之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探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新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
二、展开学科互动交流,有效培养学生新能力
由于学科的划分,在提出跨学科教学前,各学科间界限明显,同时学科之间共有的知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为此教师便需要和学生展开学科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将其他学科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新的知识,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用于反思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新的能力,满足“求真悟新”的教育理念。
例如,教师针对“分子的热运动”知识讲解时,可以结合化学学科内容,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中的化学知识,之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当中对物理和化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或者教师在讲解“电功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例题,来为学生引入数学公式的应用。比如:有一个旧的电熨斗,需要将其接入22V的电路中,其中经过电熨斗的电流为4.5A,那么这个电熨斗的功率是多少呢?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可能对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掌握不足,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物理知识和数学学科相结合,向学生介绍该公式的使用技巧,进而帮助学生完成计算,对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鼓励学生实践探究,掌握学科知识技能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说,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掌握的。所以教师在物理跨学科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动手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互相协作来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实践主体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以此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得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达到新的高度。
例如,教师在“物态变化”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一些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视频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联系生活中的水循环知识进行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来对物态变化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物理课堂的层次性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们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地了解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进而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这样能够有效将学科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践价值,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学科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求真悟新”理念下开展跨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科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为此教师在物理知识讲解时,需要不断创新跨学科教学方法,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跨学科学习中,丰富学生实践的机会,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新能力,训练学生的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将“跨学科”的育人价值得以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