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张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兴,. 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J]. 诊断医学,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086.
摘要:
目的 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中采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病例数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 年11月;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和CT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组的总检出率为100.00%(62/62),CT组的总检出率为93.55%(58/62),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内部有球状、线条状、裂隙状阴影,边缘模糊及增粗且T1WI 低信号显示。结论 核磁共振的应用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临床价值
DOI:10.12721/ccn.2024.157086
基金资助:

膝关节损伤是一种临床症状以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关节无力、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特征的常见骨科疾病,该疾病的好发人群为喜好运动、长期从事重体力活者;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而运动量大的关节,其主要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的内侧和外侧胫股关节,以及由髌骨和股骨滑车构成的髌股关节。临床中需要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尽早的诊断和治疗,以整体改善其病情状态和受损关节的康复效果,获取较好的预后。部分医学研究专家表示[1],核磁共振的应用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分析,探讨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1.1 资料

研究资料为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 年11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内容及“膝关节损伤”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合并相关重大疾病、依从性较差者。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和CT进行诊断,回顾分析研究对象资料:女性患者占比22:62,男性患者占比40:62;年龄大小分别为70岁和23岁,均值(48.51±1.36);主要膝关节损伤类型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改变、关节腔积液患者分别为25例、20例、5例、12例。

1.2方法

1.2.1 CT检查

指导纳入研究患者行仰卧位后将其膝关节适当的垫高,保证其胫骨长轴与台面中心一致,医护人员将螺旋 CT( GE-Discovery-CT750 HD )的扫描层厚设置为3mmhou ,对患者的膝关节受损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1.2.2 核磁共振检查

指导纳入研究患者行仰卧位后以膝关节髌骨下缘为定位,并选取合适的中心店指导患者保持呼吸平静,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将其膝关节外旋15°,在线圈中心处对准髌骨下缘,将膝关节固定。之后检查操作者将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 GE-HDXP-3.0T)设置为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对患者的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扫描过程中需要先进脚后进头,并将其整体扫描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种检查方法后的扫描影像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且骨折权威专家进行盲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比[2]

总检出率=(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改变+关节腔积液)/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n)表示, x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 t值检验,如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比较核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组的总检出率为100.00%(62/62),CT组的总检出率为93.55%(58/62),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核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n(%)]

131.png

2.2 核磁共振影像表现

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25例半月板损伤表现为条状阴影,边缘模糊及增粗,T2WI 呈高信号,T1WI 低信号显示;20例韧带损伤表现为三角低级信号,内部呈球状、线条状显示;5例骨质改变表现为软骨组织断续,信号中断,T1WI 低信号显示;12例关节腔积液表现为片状及层状。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4],膝关节损伤包括多见于运动损伤和长期的劳损,损伤后患者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危及身体健康。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后的结果表示: 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组的总检出率为100.00%(62/62),CT组的总检出率为93.55%(58/62),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随着我国医学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核磁共振已经被逐渐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且颇受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好评;传统的膝关节损伤诊断中通常采取CT进行有效检查,其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患者骨折错位、软组织肿胀及粉碎性骨折等特殊表现,但是在临床诊断中由于检测角度受限,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所以很难对患者的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改变、关节腔积液等疾病类型进行检出,因而受到局限。而核磁共振的诊断方式则具有CT检查中的相关优点,同时还可以对常规 CT 容易误诊的膝关节损伤类型进行有效判断;另外,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中,其影响表现为内部有球状、线条状、裂隙状阴影,边缘模糊及增粗且T1WI 低信号显示,可以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综上所述,在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后的效果更加显著;既可以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解,同时又可以准确判定患者的损伤类型。

【参考文献】

[1]仲鑫. 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膝关节损伤方面的临床价值评价[J].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16):48-49.

[2]白丽. 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价值[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50(11):32-33.

[3]郑士慧. CT和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3):91-93.

[4]高强.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应用MRI诊断的价值研究[J]. 临床研究, 2018, 26(8):136-13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