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安龙县脱贫攻坚为例
曾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曾捷 ,.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安龙县脱贫攻坚为例[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2.
摘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精准扶贫实施七年,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令世界瞩目,在联合国消除贫困千年发展目标中,中国提前完成任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高效的治理能力。本文以贵州省安龙县脱贫成效为例,从宏观视角探讨制度力量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关键词: 脱贫攻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OI:10.12721/ccn.2021.157002
基金资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举国同心,精准施策,推动全国减贫事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世界减贫进程作出巨大贡献。安龙县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浩荡历史进程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执行党中央、省委、州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前列。

一、基本县情

安龙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扶持县之一,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国土面积2237.6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187个村(居),总人口48万,2014年末农村户籍人口43.61万人。2014年,全县有贫困村9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贫困村占全县村(居)总数的52.94%,深度贫困村占全县贫困村的7.0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899户87075人,贫困发生率19.97%。

二、脱贫成效

安龙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重要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总体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标省“1+10”、州“1+20”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了安龙县 “1+23+7”、新市民计划“1+13”及系列政策文件,形成符合安龙实际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夯实6个精准,解决扶持谁、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紧紧抓住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年度目标任务实现情况。2016年至2020年,全县共脱贫贫困人口11706户43832人。其中,2016年脱贫3391户14797人、2017年脱贫3018户12484人、2018年脱贫2765户10022人、2019年脱贫2532户6529人、2020年脱贫0户0人。2016年至2020年,全县共出列99个贫困村。其中,2016年出列28个、2017年出列40个、2018年出列29个、2019年出列2个、2020年出列0个。到2019年末,全县实现了贫困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9.97%降至0%。

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20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36亿元,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19.47亿元。2020年上半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6779元、5063元,比2016年上半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 4471元、1557元。全县202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779元,增速4.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全县2020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063元,增速7.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

脱贫成果巩固方面。2020年全县按照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脱贫人口和出列村攻坚成效,全县脱贫人口“零返贫”、非贫困人口“零致贫”,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人口平均年人均纯收入达10359元,比2016年4233元增长6126元,年均增幅11.8%。

三、巨大成就彰显制度优势

当今世界上有两种制度体系,一种是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对推动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它始终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资本家对工人阶级实施残酷剥削,对外采取殖民和掠夺的本性无法改变。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论》)。资本的逐利性弊端促使哪里有剩余价值,经济就往哪里发展,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弱化了政府管控。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实施自我调节作用,政府只是“守夜人”,出现了“政府无为”、“市场无效”的现象,市场经济的过度自由发展一度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种制度特性使得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历经曲折。

面对日益深重和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实现了伟大的飞跃。新中国在引进“苏联模式”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充分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实践特点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在二十一世纪表现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提炼出了十三个方面,脱贫攻坚更是这一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一)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迈向现代化,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都体现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前列,举旗定局,吹响决战冲锋号,领导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战胜贫困最精彩的一页,令世界瞩目,为世人称赞。

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精准扶贫才能形成社会合力。安龙县在这场战役中表现优秀,成就斐然,以县委为指挥中心,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指挥作战体系。坚持领导靠前、干部下沉、一线作战,县级领导蹲点指导、直接指挥、靠前指挥。县、镇、村三级逐级分解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县委书记任指挥长的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8个工作专班、7个工作组,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常驻指挥部调度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实现统一指挥、资源调配、精准发力。将全县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大战区,成立13个镇(街道)一线指挥部,各战区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任指挥长,镇(街道)党委(工委)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层层签订责任状和攻坚任务确认书,全力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工作。构建“县级统战、镇级主战、村级主攻、干部主歼和专班专抓、帮扶到户、精准到人”网格化作战指挥体系。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现实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想和理念得以贯彻始终,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始终重视远景目标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近期目标,走向执政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充分体现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因此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长期的发展也积累一些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区位优势不同,东西部发展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突显,产业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等。

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人口全面脱贫是一个重要标志。农村人口比重大,一部分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要实现同步小康,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指出扶贫工作要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施策,避免大水漫灌,放水不到田的问题,并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总体要求。安龙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力求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定“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脱贫攻坚集中,干部主要精力向脱贫攻坚转移。全县各级各部门尽锐出战,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要中之要、急中之急,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精准扶贫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成了很多大事和难事,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脱贫攻坚便是这一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安龙县脱贫攻坚集中财力物力,加大投入,各个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效果。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坚持“基础先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完善项目规划。全县入库项目1342个,涉及资金44.96亿元。其中,产业扶贫项目752个、就业扶贫项目17个、教育扶贫项目37个、危房改造项目2个、金融扶贫项目35个、生活条件改善项目18个、村基础设施项目479个、村级公共服务项目2个。2016至2020年,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金11.264856亿元投入脱贫攻坚,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其中,2017年整合3.239304亿元、2018年整合3.242251亿元、2019年整合2.554123亿元、2020年整合2.229178亿元。省、州下达资金39800.23万元。其中,专项扶贫发展资金36348.23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35万元,以工代赈发展资金1597万元,冬修水利资金220万元,安排实施脱贫攻坚项目770个。争取宁波对口帮扶资金1.3820亿元,安排实施脱贫攻坚项目50个。

 在人力保障方面,全县尽锐出战,力量下沉。13个县级领导任镇(街道)一线指挥部指挥长、县级领导领衔18个县级业务专班、41名包村县级干部、99名第一书记、99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网格化作战指挥体系不变,181个驻村工作队、1891个前沿工作组继续执行“五天四夜”,7613名包保干部每周至少入户开展一次以上工作。在最后关头,全县所有干部签订“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任务清单”,围绕脱贫攻坚规定任务逐一细化分解,明确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分解到每一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层层压实责任,积极传导压力,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得。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举国上下,万总一心,众志成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计成本加强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打响了武汉保卫战,有效阻隔了疫情扩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健康至上的价值理念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安龙县在疫情期间,为了同时夺取“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胜利,在积极防控的同时加强东西部协作,保障劳动力安全输出,稳步实现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狠抓“六稳”“六保”,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扭转经济形势,实现由负转正,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信心和决心。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向贫困决战的伟大举措,消除贫困,在小康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不落下任何一个民族,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使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发展中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全党同志奋斗的目标,这一切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安龙县2016至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