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用电信息采集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逐步转向智能化管理模式,线损管理工作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通过严格把控线损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料及供电网络的拓扑结构并明确其中的线变关系,从而有效增强供电配网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然而,目前在营销线损管理实践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不足,必须加强思想认识,采取科学方法改善整体管理质量。
1 当前营销线损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二线三纵四横”是目前供电企业营销线损管理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首先,“二线”,是指在进行线损管理时,沿着“应用以远程实时采集电量为依据展开计算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线损状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和“应用以电费发行电量为依据展开计算的营销业务系统对线损状况进行统计整理”这两条不同的主线展开管理工作;“三纵”,是指构建由市供电企业总部、市郊供电企业以及县供电企业三级共同构成的纵向层级网络来展开管理实践;“四横”,则是指对营配集成专业、抄核收专业、计量专业及用电检查专业四个专业横向整合起来加以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尽管这一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使得企业的线损管理实效性实现了显著提升,但是,运行过程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未能构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在对各个专业进行横向联合时,未能对不同专业的职责加以明确,导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整体效率也较为低下;其二,缺少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多专业协调工作难度较大,难以快速提升营销线损指标;其三,未能形成健全的全过程协同运作工作机制,导致营销水平较为低下,无法正确定位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实践职责;其四,缺少多样化的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甚至仅制定考核指标,却没有建立与之相应的激励标准,因而难以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主体能动性。
2 深化营销线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方法
2.1 做好统筹规划工作
由于线损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专业众多,需要各个专业进行综合协调,因此为消除协同合作阻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供电企业应重视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加以全面整合,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能与责任加以明确,力求建构完善的组织体系。一般由供电企业的营销部作为线损管理的统筹部门,计量部门负责通过在线监测管控线损指标,营业部门和电费部门负责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同时各个部门需要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加以具体明确,促进管理效率实现进一步提高[1]。
图1-线损管理组织体系
2.2 细化线损管理目标
衡量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是线损率,由于影响线损率的因素众多,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对管理目标加以细化和分解,由专业工作人员负责落实具体的措施和细节,将影响线损率的主要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管控目标,进行常态化管控,并根据考核标准,科学划分责任区域,由具体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管控[2]。与此同时,对于异常线损情况,必须提高管控力度,及时通报和处理各类异常情况,加强整改工作,构建完整的异常情况处理闭环,确保各项工作得到高效执行。此外,应重视在实践之中对管控目标进行动态化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水平,确保管控目标逐步趋于科学,并依据目标的实现难度,制定“考核目标”和“激励目标”双重目标,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处理各项业务。
图2-线损管理流程图
2.3 加强过程动态监管
管理目标来源于实践,最终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落实。现阶段,应重视在实践中引入“三道防线”协同管控的措施:第一道防线由班组岗位操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在规定时间之内执行和处理业务;第二道防线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和统筹各项管理工作,以此确保各项操作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和标准落实到位;第三道防线由线损校验和稽查监督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排查和处理异常情况,并对业务处理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考察,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应制度和机制。通过构建“三道防线”,供电企业能够有效加强营销线损过程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有效解决精细程度不足的问题[3]。
2.4 健全线损指标体系
实践中能够对营销线损指标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为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确性和实效性,应重视将各类影响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并进行量化,在确定整体指标的基础上,继续分解和细化小指标[4]。根据实践需求,通常选取目标区域抄读成功率(依据区域内部成功抄读的计量表数量进行计算,目标值设定为95%)、数据可用率(依据区域内采集数据准确的计量表数量进行计算,目标值设定为95%)、区域线损率(依据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差额以及差额与供电量之间百分比进行计算,目标值设定为不超过10%)、采集覆盖率(依据采集设备覆盖数量进行计算,目标值设定为100%)及户变准确率(依据户变关系进行计算,目标值设定为100%)五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从而有效健全指标体系。对于区域线损值和指标,应严格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分解,明确基础目标和期待目标,进一步提高目标的指导性。
2.5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现阶段管理绩效考核与评估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应重视在实践中推动管控方式实现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在过程中实时发现问题并展开动态化跟踪,给出具体的整改和处理期限,推动相关负责人员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建立完善的档案,为后续的考核及激励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应建立与绩效考核机制相应的责任追究及奖惩机制,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按照责任机制中的要求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及时将问题和风险扼杀在苗头阶段,避免其危害扩大化,高效消除和解决问题,避免异常情况长期存在。此外,应构建“三报一评”制度,及时报告异常信息,促进营销水平不断提高。
2.6 加强在线评估分析
进入信息化时代,供电企业在开展营销线损管理工作时,也应有意识地引入信息网络技术,重视借助计算机和环网可视化呈现线损率等数据,应用折线统计图、透视图表等形式呈现线损变化趋势和完成情况,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全方位对比和深入分析挖掘,尤其应重视借助图表具体呈现异常情况,从而提升监管水平。与此同时,应注意借助图表展示本阶段的工作成果和下一阶段的实践目标,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明确管理计划与目标,进一步提高整体实践水平,加强不同部门和专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5]。
结束语:
总之,针对现阶段营销线损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供电企业必须加强思想认识,重视从整体上加以统筹规划,对实践管理目标加以细化,加强关于管控过程的动态监管,健全指标体系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此同时,重视加强在线评估分析,力求切实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宋佳磊.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23):18-19.
[2]赵超,刘刚.电网降低线损的检查措施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12):120-121.
[3]杨长六.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2):13-14.
[4]王宁. 线路线损及台区线损降损管理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114-115.
[5]张忠静,周玲,吴方权,石云辉. 线损的分线、分台区细化管理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