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院后接触最多的则是医护人员,因此,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呼吸内科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较多,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因此,极易发生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与护理人员的感染,对患者及护理人员造成一定损伤,阻碍患者康复[1]。因此,要求呼吸内科采用临床护理保护,做好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保护自身的同时,防止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临床护理保护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先报道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我院呼吸内科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2例、26例,年龄在23~43(32.36±4.39)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27例,年龄在23~45(33.15±2.17)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上作比较,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过所有患者同意,且均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药物、饮食、心理、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一些列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交叉感染的严重性。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护,逐渐提高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从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1.2.2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减轻患者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避免患者出现伤害自己的情况,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1.2.3完善护理制度
完善呼吸内科护理制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操作流程的标准性,减少操作失误,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性。
1.2.4合理管理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需按要求进行严格消毒,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并且对尖锐医疗器械需严加看管,避免有不良情绪自我伤害,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1.2.5做好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需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加强自我防护,严格按照护理要求进行工作,戴口罩、手消毒均需严格进行,保证自身人身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护理效果,其中护理质量包括3个方面: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心理能力,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类数据以(x̄±s)描述,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理念的改变,护理质量要求逐渐提高,随之护理方式逐渐变化,对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保护,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患者及护理人员都具有重要作用[2]。该模式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安全意识,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要求以及提高自我防护等方面,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保护[3]。该护理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可拉近医患关系,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采用临床护理保护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得该护理模式对患者良好生活质量的恢复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率,使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得到相应保护,为临床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保护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能力的提高,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素红,周莉娅,黄晓哲.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保护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260-262.
[2]张佳,刘勤.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9):80-81.
[3]刘畅.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