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必学的课程,是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联系学生与课堂之间最好的纽带,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将生活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也能促进今后的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当用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引导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让学生们思考生活和课本的衔接,并且将生活的内涵展示在学生的课堂中,帮助学生们将所学回归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能帮助小学生建立生活的观念,在生活的促使下更好地实践。
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能更好地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在生活中我们的道德水准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修养,这都是这门课程给学生们带来的思考。同时,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思维的活力展示在课堂中,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在课堂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力。
2.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2.1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文化节日,为了使小队员们度过一个有意义、快乐的假期,我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通过“金猪迎新年”“浓浓年味情”“幸福一家亲”等环节带领队员们开展系列德育体验活动。队员们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付出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满足和幸福就是一份心——爱他人之心,一份快乐——付出的快乐。爱与温暖在传递,快乐在心中荡漾。《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春节作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本次活动来自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们了解全国各地是怎样欢度新春,充分挖掘春节欢庆活动的多样化,体验到新春的快乐。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保证,教师可充分利用和开发家长资源,邀请家长们参与我们的活动,和队员们一起包饺子、包春卷、扫雪等,在无形中让家长懂得让孩子参与收集资料、整理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2.2良好的师生互动,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达成共识
在班级道德与法治管理中,如果作为班主任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彼此的关系不够融洽,学生主观上存在排斥情绪,道德与法治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为了融洽师生关系,班主任在和学生的沟通互动中还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首先,班主任要有对自身言行举止、德行操守的严格要求。因为班主任在整个班级中发挥着表率作用。做老师尚且不能做到文明有礼、涵养大度,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班主任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讲话粗俗、态度粗暴、不辨是非、不讲道理;要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关心,而不是以成绩好坏来看待学生,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寻找适合初中生的对话沟通路径,消除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膜。适当放下作为老师的威严,尝试以朋友的方式跟学生互动,问他们对未来有什么想法,在玩什么网络游戏,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这既是一个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道德与法治切入点的过程。
2.3提高班主任自身修养
初中生处于对新鲜事物有极强好奇心的发展阶段,世界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于事物缺少明确的评价标准,因此能否在这个时期提高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其后期的整体发展。班主任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实施者,其自身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素质与水平。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为亲密的教师群体,几乎每天都会与学生相处,班主任就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风向标,其自身修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的班主任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在日常管理中很少出现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的现象,但是班主任自身素质提升工作不应只是停留于表面,班主任还要积极、合理地运用课余时间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做到有内涵、有学问,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班主任应该及时地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增加道德与法治工作经验,掌握相关沟通技巧,从而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工作。
2.4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
学习一直都是相关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初中班主任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其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建议初中班主任在互联网上进行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搜集,对其他初中班主任道德与法治的案例与经验等进行分析,并与自身进行比较,有侧重地对自身道德与法治认识予以强化,促进自身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有效提升。为了避免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流于形式,切实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作为班主任提升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有效途径,班主任也要注重所学知识在道德与法治中的实践运用,在具体道德与法治实践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理论的检验。同一所初中内的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定期进行道德与法治经验的交流,诸如创设微信群进行道德与法治心得的分享也能将相互学习作为其提升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有效形式,促进初中班主任群体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提升。
结论:总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助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才林.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19-120.
[2]胡凤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考试周刊,2020(9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