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热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
黄光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光亚,. 智慧供热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J]. 电气学报,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52.
摘要:
在我国全面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大力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下,智慧供热成为中国城镇供热行业关注的焦点。智慧供热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供热效率,改善居民供热环境,降低供热企业的能耗。本文介绍了智慧供热的内涵,对智慧供热技术进行阐述,并且提出了我国供热系统数据组织与信息查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且探究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供热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高效性和质量的策略,旨在为智慧供热技术深入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遵循。
关键词: 智慧供热供热系统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52
基金资助:

当前阶段,集中供热系统是支撑我国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传统的燃煤锅炉供热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更加环保智能的供暖模式取代。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集中供热系统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智慧供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但更好地满足民众的供热需求,而且推动了供热企业的行业发展。

一、智慧供热的内涵和智慧供热技术的概述

(一)智慧供热的内涵

智慧供热指的是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技术手段,对供热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供热成本以及减少环境影响。

具体来说,智慧供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①智能供热控制:通过使用智能化的供热控制系统,实现对供热系统的动态监测、预测和调节,保证供热系统的平稳运行,并且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供热温度、供水量等参数,提供更加舒适的供热服务。②数据化管理:通过收集供热系统的各类数据,如温度、湿度、用气量、电量等等,进行数据分析、建模和预测,以便更好地掌握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故障,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③节能减排:智慧供热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来减少供热系统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锅炉、换热器等设备,优化供热回路的设计和布局,降低供热系统的能耗和排放。④科技创新: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智慧供热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提高供热服务的质量;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热计费的透明和自动化等等。

总之,智慧供热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供热系统的多个方面,其目的是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环保和经济的供热服务。

(二)智慧供热技术的概述

智慧供热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供热系统。它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设备,实现对供热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以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耗、保障热力安全。智慧供热技术可以通过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供热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和故障,并自动发送警报信息,指导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从而降低维修成本和时间。同时智慧供热技术还可以通过预测模型和算法,为供热系统提供精准的需求预测和优化调度,有效节省燃气、电力等能源消耗。总之,智慧供热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供热质量和用户体验,并且还能帮助城市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等。

二、现阶段智慧供热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标准缺乏统一性:智慧供热技术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各个领域的技术标准不一致,导致智慧供热技术的应用难度加大。

2.数据质量不高:智慧供热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实际应用中,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误差,导致智慧供热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

3.缺乏智能化决策支持:智慧供热技术依赖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但目前大部分供热企业缺乏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无法充分发挥智慧供热技术的效益。

4.供需匹配难度大:智慧供热技术需要实现供热和能源的优化调度,但实际应用中,供需匹配难度大,尤其是在季节转换时,供热和能源的需求变化较为复杂。

5.成本较高:智慧供热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信息系统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这给供热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三、提高智慧供热技术策略研究及应用效果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的智能化程度

加强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的智能化程度需要做到信息化发展,分时分温分区供热,引导居民合理用热,实现界面的人性化、个性化,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技术人员应当加强业务流程运作、供热成本管控的智能化管理,管控内容具备复杂性,只有不断优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将智慧供热技术应用落实到位,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理,按照水力平衡调节、调节供热的要求进行智能化管理。

另一方面,在智慧供热技术应用过程中紧紧把控每一过程中数据组织与信息查询的效果,将供热生产指标和参数的灵活报表落实到细节之处。技术人员在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明确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按照设计要求来落实智慧供热技术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更加合理、协调的系统构架、模块保护措施,必须加强供热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功能和供热移动巡检系统,实现智慧供热技术策略研究及应用的高质量进行。供热系统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点监控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的自动性、高效性,全面提升智慧供热技术策略研究及应用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功能。

(二)加强智慧供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智慧供热技术是不断发展创新的领域,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前沿技术动态,积极开展技术研究,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智慧供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比如,注重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加强技术攻关和突破,发掘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推进智慧供热示范应用:以城市、园区等为单位建设智慧供热示范项目,展示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和完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技术体系,推广更为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1.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慧供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在市场上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力度。比如,对于智慧供热企业可以给予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力度。

2.加强智慧供热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智慧供热领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智慧供热技术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技术实力。可以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等方法来推动人才水平的提高。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智慧供热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

3.加强智慧供热安全管理:智慧供热技术虽有诸多优点,但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供热系统运行安全及可靠性。同时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深度挖掘技术潜力,实现技术加速落地。比如,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引导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结语

综上所述,供热系统运作必须重视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现阶段必须更加重视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的过程,落实供热系统方案设计和数据组织工作,更加重视完善供热行业基础设施。只有落实科学合理系统方案,才能够实现智慧供热技术应用工作的功能发挥,加强智慧供热技术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以严格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来更好地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治国.基于定型结构相变储热模块小区供热的智慧控制系统[J].化工进展,2022(S1):168-176.

[2]刘巍.城镇智慧低碳供热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2,(16):11-13.

[3]刘巍.城镇化小市镇的供热模式研究[C]//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煤气与热力》杂志,202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