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政教育内涵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联动教育,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感官上的刺激和实践中的体会影响学生,继而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第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个性逐渐稳固,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了解不同学生特点,关注差异,进行教育。
第三,思想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不能单纯地将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割裂,而应该将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课程,尤其是受重视的课程、日常花费时间较多的课程中受到思政教育,成为当今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
2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2.1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高
思政教学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思政素养,才能保证学生思政素养达到教学要求。在传统教学中,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着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对于思政素养以及教育关系重视程度不够,这无疑加大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困难。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可以对政治文件进行熟读并理解,领会其中的政治内涵,充分了解立德树人真实含义,从而可以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有着正确认知,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方案。市场营销学课程专业教师要对国家大事进行时刻关注,了解国家、教育事业动态,积极做好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提升自身思政素养。
2.2课程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材内容十分陈旧,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部分教材的案例还处于一类电商时代,还是以淘宝店或天猫店举例分析,可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二类电商时代,特殊时期过后更是加速了直播电商的发展。陈旧的案例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
2.3思政内容选择不恰当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效率,由于思政元素比较复杂,很多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内容无法完全了解,这也导致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进行思政内容选择时出现选择不到位、不具体等情况。有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只流于表面,对于实质含义没有深入讲解,学生思政课程理解不到位,加上思政内容具有连贯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才能达到教学结果,很多教师对此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思政课程不连贯,学生无法进行系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思政素养培养,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阻碍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深入。
3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措施
3.1教师维度
3.1.1创新教研活动,挖掘思政元素
加强市场营销课程教师队伍的思政学习,制订教师队伍全年的学习计划,保证每月至少一次的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学反思活动,此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活动,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全面复盘,深入挖掘课程环节中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以此既可以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理论学习,又可以开展课程改革。听课评课活动,可以邀请思政教师旁听市场营销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和建议,共同探讨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沙龙活动,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心得,对自身近期的教学心得、读书心得或发表的文章进行分享,互相促进思政改革。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若不读书,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
3.1.2建设支部品牌,党建促进教改
创建教师党支部品牌活动,开展课程思政主题的党日活动。在党日活动中,带领教师队伍深入红色基地或乡村中,调研民情乡情,将实际情况带回到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再把教学改革的实效反哺到党建活动中,同时把思政改革融入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中,充分发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活动和课程思政改革相结合,打通党建和教学之间的壁垒,通过党建活动和理论学习寻找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以此形成党建带教改、教改促党建的闭环,将本专业的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品牌的党支部。
3.2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由于思政课程具有系统性,因此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合进每一节专业课程中,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改革、创新。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制定表格,将专业课程章节、思政元素、价值引领目标分别罗列出来,方便后期教学方案的设计,保证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完整性。如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讲授第一章课程时,第一章课程主要是讲市场营销概念、范围以及实践,教师可以在其融入中国特色思政元素,引领目标主要是为了学生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念,如当代中国特征、传统文化传承等,通过详细罗列,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梳理。
3.3优化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环节优化,整理市场营销案例,将一些具有思政元素的市场案例进行整合并向学生展示,如禁止奢侈包装、违规广告等,通过案例展示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住我国企业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培养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其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正面案例来进行思政教学,如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领悟到公益事件的影响力,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教学方案进行有效选择,避免学生出现认知错误、知识断层情况,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思政素养。
3.4活用思政教育方法
思政教育原则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渗透性教育原理并且要将教育管理服务统一到思政教育之中,这要求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堂实施中不能采用填鸭式灌输等单一模式,必须结合学生特点,活用各种方法。
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切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案例、素材等,就网络营销来说,因为它属于一门交叉性学科,例如在网站编辑模块,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教授此部分内容时,切入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人物事迹或缺乏这种态度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以此作为思政教育的抓手。
其次,在切入素材之后要做好相关思政内容在课堂中的拓展,可以通过讨论,以教师深入展开分析等方法,目的是希望学生打开思路,理解思政教育内容。
最后,教师在上述两个环节之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升华,让学生达成思政教育目标。
结论
市场营销课程的本质是培养营销人员的素质,其基本内涵是培养营销人员的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应当引起关注。“课程思政”作为新事物、新方法、新理念,与市场营销课程的结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为此,中职院校应该大力协调各方面资源、力量,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刘莉.浅谈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堂导入[J].现代职业教育,2021(21):152-153.
[2]刘沙沙.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运用研究[J].营销界,2021(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