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李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杜,.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J]. 中国城镇,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8993.
摘要:
当前,国家大力开发红色文化产业,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红色文化资源较为广泛,其分布集中,但由于缺乏保护与开发,导致其水平较低。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前,先凝心聚力振兴文化,以此形成文化产业,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DOI:10.12721/ccn.2021.158993
基金资助:

我国红色革命根据地较多,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彰显党的性质与宗旨,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尤其是红色文化具有一定引导作用,能够助推新时代的乡村全面振兴。

一、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

当前国家已经将乡村振兴列入时代重点战略主题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乡村振兴放在首位,并对乡村振兴任务有着明确的认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总结典型经验,发动核心力量,从而实现协同发展。而且,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全国各城市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各省市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尤其是红色旅游开发形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并且开始实行以旅游业扶贫实施乡村振兴[1]

二、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二十余载,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艰苦奋斗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对于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价值。在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成为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并对乡村文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与期待,是新时代振兴乡村文化的指南与航标。

(一)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指导

现代乡村应是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景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不仅要让农民富起来、农业产量高起来,还要将农村的美展现出来。农村的美包括多个方面,除了自然的生态美,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但当前我国许多偏远乡村还有许多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给现代农村生活的安定和谐带来干扰,并且增加了乡村振兴文明建设的难度。

与一般文化相比,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的传统文化,红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革命,并且其中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都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与青春铸就的,包含革命英雄们宁死不屈,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是我国革命精神的特质。基于此,在乡村振兴中,应大力宣传我国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科学价值共识,将封建迷信、陈旧陋习连根拔起,净化乡村精神领域,从而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

(二)发展红色文化有助于乡村政治稳定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艰苦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的全部历程,昭示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必然性,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增强乡村干部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地位,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乡村基层政治的稳定。

(三)发展红色文化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红色文化中,蕴藏丰富的经济发展原则与思想,尤其是红色文化中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等思想,对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在具有红色文化革命老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够传承红色文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革命老区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的游客前往,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们革命的伟大历程,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延伸老区红色文化产业链,不仅可以带动地区经济,还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互补。

(四)发展红色文化将加快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速度

政府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指示,其中明确了三农任务,将农村、农业、农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做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是人民赋予国家的权利与职责,也是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全面的含义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小康的范围,还包括社会发展能力。在经济较为落后贫困地区引进人才,提升教育,从而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加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速度[2]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

开发红色资源提出以后,各领域都密切关注,以红色文化延伸多种产业,已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收益。依据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与完善,例如,国家对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给予大力的支持,尤其资金方面开放许多优惠政策,致使红色旅游项目开发数量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开发程序混乱、质量不高等现象,甚至还出现了资源浪费。并且有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展现的较为单一,资源组合程度不高,给乡村产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宣传力度不够,给乡村区域整体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再加上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无法与国家政策相契合,导致红色文化产业开发效果不理想,未能带动地区经济[3]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现资源价值,在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与当地资源组合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使各区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在党的十九大上,多次强调深入挖掘乡村的价值与功能,因此,在实现红色文化价值时,需要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力,使资源利用价值得到提升。例如,可以与已经开发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组成红色专区,从而扩大其影响力。例如,焦裕禄纪念公园的管理人员,经过多年创新以泡桐产业为核心,支撑琵琶、古筝等乐器,大力宣传,当前已远销欧洲,典型的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产品组合,让全球各国人们都能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传承焦裕禄的精神。另外,针对贫困地区,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经常会遇到人才短缺等情况,并还会受环境的限制,因此,应对用人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能够留住更多的人才。

(二)以旅游模式来助推乡村发展

在大力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时,需要旅游业助推。在具体实施时,应借助其他旅游资源,避免其单一化,无法产生吸引力,例如,打造全生态旅游模式、开发民宿、参观历史文物等,将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融入其中,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发展乡村经济。尤其是具有一定景观的红色基地,不仅有清新奇绝的自然山水,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以此为基础打造个性化的独特品牌。例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享有革命摇篮的美誉,设立了教育基地,以景观文化带动红色文化,从而开发了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对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起到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优势,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打造出令游客满意的红色基地,从而形成良好的参观模式,以此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鑫雨, 刘浩天, 唐佳琪,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为例[J]. 消费导刊, 2019, (049):122-123.

[2] 倪妮, 何蓉.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基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调查分析[J].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 (006):54-56.

[3] 欧阳辰星, 张凯丽, 武一斌,等.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红色文化发展模式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 (005):P.156-156.

[4] 杨静, 薛娟, 高华,等. 乡村振兴视角下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马栏革命根据地为例[C]//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