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适合针灸治疗?
朱凤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凤娟,. 哪些疾病适合针灸治疗?[J]. 中国中医药,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111.
摘要:
在我国祖国医学中,针灸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于中医针灸具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在现代仍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且有很多人愿意选择通过中医针灸来进行疾病的治疗。那么,对于一些倾向于选择中医针灸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人们来说,肯定都希望能够了解一下在临床上有哪些病症能够通过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干预,那么以下就由笔者来一一揭晓答案吧!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炎外伤后麻痹
DOI:10.12721/ccn.2022.1570111
基金资助:

结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关于针灸可治疗的疾病种类来看,共涉及了43种疾病(实际不限于此),具体来说体现如下:

1、上呼吸道疾病。在上呼吸道疾病治疗中涉及的疾病种类主要包含如下几种:①急/慢性鼻窦炎;②急/慢性鼻炎;③普通感冒;④急/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系统疾病。在此类病症中主要包含:①支气管哮喘;②急/慢性气管炎。

3、眼科疾病。在眼科疾病中,包含病症如下:①白内障;②近视;③中心性视网膜炎;④急性结膜炎。

4、口腔疾病,主要包含拔牙后的疼痛,普通牙痛以及齿龈炎、急/慢性喉炎。

5、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急/慢性胃炎;②食道贲门失弛缓;③胃下垂;④呃逆;⑤胃酸增多症;⑥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⑦腹泻;⑧便秘;⑨急/慢性结肠炎;⑩麻痹性肠绞痛。

6、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含头痛以及偏头痛;小儿麻痹症;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炎;外伤后麻痹;美尼埃氏综合征;夜尿症;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后疼痛;肋间神经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肩痛、网球肘等。

7、肌肉以及骨骼疾病,主要包含肌肉痛及肌肉萎缩、痉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以及椎间盘问题等。

另外,从祖国医学角度来看,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在以下疾病治疗中也具有显著效果:

1、针对感冒、鼻出血,以及由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等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

2、麦粒肿、12岁以内的弱视、青少年近视、视疲劳、干眼症、单纯性白内障、突发性或病发早期的耳聋耳鸣、口轻溃疡等五官科疾病。

3、食道、贲门痉挛、胃酸过多、肠麻痹等消化系统疾病。

4、失眠(针对未合并抑郁患者效果更显著)、遗尿等神经系统疾病。

5、腰椎疾病、腱鞘囊肿、落枕等骨关节疾病。

6、痛经、乳腺增生以及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子宫肌瘤等多种妇科疾病。

此外,中医针灸在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老年性痴呆等心血管疾病中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同时,其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症、痤疮、黄褐斑等内分泌疾病治疗中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针灸不能应用与哪些疾病的治疗?针灸中需注意什么?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很多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的疾病,那么是否有一些疾病是不能通过针灸治疗的呢?在针灸治疗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症状者一般是不建议行针灸治疗的:

1、存在皮肤感染、疤痕以及溃疡的情况是不建议进行针灸治疗的,同时肿瘤部位也需禁止针刺。

2、眼区、项部、肾区以及患有胃溃疡、肠梗阻、粘连等疾病患者的腹部也不可以进行针灸。

3、由于小儿的配合度较差,因而需注意在针灸中不可留针。且在婴幼儿的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是不能进行针灸的。

4、合并出血性疾病者,或在出现损伤止血困难者均不宜进行针灸。

5、针对精神高度紧张、过于疲劳、处于饥饿状态下也是不宜针刺的;针对年老体弱者在针灸时一般需指导患者取卧位,然后少取穴,并以轻柔的手法进行针灸。

6、针对怀孕期间的女性是不宜针刺过猛的,而且在其腹部、腰骶部,以及合谷、三阴交、昆仑等其他能够引发子宫收缩的穴位都是禁止进行针灸的。

针灸治疗中需注意的事项:

1、针对过度饥饿、疲劳者,若需要进行针灸治疗则需要在其得到充分休息并进食后才可以进行针灸,以免引起晕针。

2、在进行针灸的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一般是由于针灸针进入皮肤而导致的,所以在针灸中为了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就需要针灸师尽量轻柔施针,以降低疼痛感到患者能够接受的程度。针对初次针灸患者,则要嘱咐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从而便于施针。在针进皮肤后,患者一般会出现酸、麻、胀、重或是热、凉、痒等感觉,在部分穴位入针后还可能伴随程度不一的触电感,这些都是针刺的正常反应,中医一般降低称为“得气”。

3、在进行针灸治疗中需指导患者以舒适自然的体位,避免在留针期间导致患者疲劳。而且在留针阶段一般是不能活动肢体的,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在针刺进皮肤后如果再感到疼痛,则可能是由于针尖碰到了血管,此时需及时与医师沟通,从而对针刺方向进行调整,以避开血管。另外,在针刺中有时可能会碰到小血管导致出血,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针对针孔处的小血包一般在用力按压3分钟左右可消除,皮肤局部出现的小块青紫基本上也是不需要处理的,均可逐渐自行消退。

5、在进行针灸治疗后,针孔处的皮肤需要保持洁净,在针灸结束后的2小时内一般是不能着水的,以免发生感染。在采取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在针灸当日都是不能着水的。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感染,因而在行针灸治疗干预后更需要保持局部皮肤洁净,避免感染。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