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乡村发展快步走向现代化,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订单农业等新科技的渗入,不仅增加了产量,也带来了新产业,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国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增强与乡村发展的适应性,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突出针对性、精准性、时代性,让职业人才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目前我区农类中职学校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计划,努力升级电子商务专业,根据农村电商的实际特点,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为农村电商事业的健康发展输入一批批优秀的电商专业人才。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基础差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学习基础差,对学习兴趣不大。他们大多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以“混”的方式来打发学习生活。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电子商务专业初衷是想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轻松学习、轻松工作),而对专业和课程缺乏应有兴趣,对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也是茫然的。
(二)培养目标宽泛,培养方向模糊
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缺乏认真调研。由于对电子商务理解不清,且对本土产业发展状况不了解,因此不能清晰地界定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方向,造成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不准,导致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宽泛,培养方向模糊。教育部颁布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虽然指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强调实践技能理念,但与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难以满足电商企业对人才适用的需求。
(三)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大多数是高校电子商务毕业生或是计算机、经济管理、网络营销等学科调配,受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体系制约,老师的知识储备大多不够实用,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现状是以教师说、学生听为主。近些年来虽然中职学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室,供学生模拟练习,但始终无法走理论实践脱节的怪圈。
(四)教材内容不够实用、实践时间少
中职电商专业所商匹配的教材,适应电子商务新的领域、新的方法和新的模式较少,缺乏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同时,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实训课大多停留在电脑设备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软件,这种硬件加软件,缺乏电子商务的场景,将复杂多变的商务行为给固化了,导致实训的作用与理论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实训的状况多是在老师的指下,打开系统,动动鼠标,即完成大部分的模拟操作。学生对此类模拟操作基本没什么兴趣,除了上课打开系统看看,平时几乎不使用这样的系统。
二、农类中职学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助推农村电商”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乡村振兴计划任务的重要手段。只是当前农村电商事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商事业内在活力不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农类中职学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农村电商事业输送急需的高质量人才,是助推农村电商发展的必要举措。农类中职学校必须从培养电子商务学生综合素养、制定适合农村电商实际人才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提升师资力量和产教融合突破实践课效率等方面进行改革,确实培养满足农村电商需求的合格人才。
三、农类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变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将课程分为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这就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的需求相脱节,因此,学校必须深入到一些大型的企业中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调查研究,最终确定电子商务的岗位需求,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可以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就不是为了纯粹的教而教,用实践的经验来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引导,将企业引入课堂,培养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建构科学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农类中职学校可立足农村电商的实际需要,对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重构《电子商务导论》、《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合理开发校本教材。中职学校在具体重构课程和开发校本教材时,可聘请优秀的电商专家,共同研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方法,尽可能地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让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可在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的支撑下,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实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需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模式。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把教师送出去学习最新的行业技能,请进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提高整支队伍的教学水平。一是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二是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多接触电商企业实际运营环境,了解电子商务实际运营流程。总之,电子商务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综合教学能力。
(四)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既是实现中职“就业创业”导向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农类中职学校可在协同教育理念下,与农村、企业单位合作,共同参与到培育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教育过程之中,让农村电商快速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之中,推进农村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电商事业,推进乡村振兴计划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还应在校企合作理念下,争取合作企业单位的支持,建构“村校企协同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自身的属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只有对自身不足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创新、实践,必能打破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瓶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且具有农类中职学校特色的电子商务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农类中职学校应当紧紧抓住电子商务迅速兴起这个契机,大力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让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能技术人才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
参考文献:
1.陆映州,谌嫦嫦.“助力农村电商发展”民族地区职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大观周刊》2020,(16)
2.祁占勇,王志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
3.周书余.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科技视界,2019年16期
作者简介:汤凯麟(1979-),汉族,女,广西桂林农业学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