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城市人口密集,因此也会产生大量污水排放,在当前生态环保理念发展下,要改善城市环境,需要重视污水治理工作。城市污水处理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等,不同处理方式有各自优势。要保证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成效,需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完善治理模式、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污水治理工作落实成效,推动城市生态环保建设工作开展。
1.污水治理技术现状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中,可采取的污水处理方式多样,主要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式。其中,化学处理方法是在污水中添加化学药剂使其与污水中有害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以降低污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实现污水净化。物理处理,是对大面积污水区域采用截留法、离心分离法等进行净化。生物处理方式相对来说更加环保,主要是为污水中生物以各种途径提供生存和繁殖环境,这些生物繁殖生存中需要以污水中有机物为食物,这样便可降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实现净化目的。
2.污水处理技术
2.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目前是我国许多城市在污水处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形式,其主要包括微滤技术以及超滤技术。膜分离技术本身不仅仅可以有效改善现阶段城市发展以及工业生产当中产生的污水,还可以使得具有商业性价值的用水直接转变成为回用水。但是,即便这种技术有着一定的推广价值和意义,可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也必须要攻克膜污染这一重要的问题。所谓膜污染,主要就表现在处理物料之后,会存在一些滞留的颗粒、胶体或者是大分子的物质。在经过后期的物理作用或者是化学作用之后,膜表面会形成以及产生一种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使得膜孔逐步变小,而膜本身所具有的分离特征也会导致这种现象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水体的数量有所减少,水体的质量有所下降。为此,要想更好地使用这一技术,就必须要加大对膜污染的关注度,通过采用滤液进行处理的方法,及时对膜组件进行清洁和处理,一方面降低滤液当中颗粒物的含量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膜污染出现的概率。但是,这种技术以及相应的处理手段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所以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城市,目前还不具备将其全面推广和应用的条件。
2.2厌氧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本身的技术性要求不高,同时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快捷,并且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所使用到的反应容器体积相对较小,所以大多数城市进行污水处理工作的时候,都是可以采用这种技术手段的。这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建立厌氧生物滤池,从而在内部装有一些填料,作为微生物的重要载体,形成厌氧生物膜法处理装置。厌氧的微生物附着在载体的表面上进行增长与繁殖,当污水从下往上呈现上升趋势的时候,就会通过载体所构成固定的床层,在厌氧环境之下以及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之下,污水当中的有机物就可以实现厌氧分解,进而产生沼气。但是传统的厌氧处理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弊端,这也就导致了其还没有实现全面的技术推广,在未来依旧有着更多开发的可能。
2.3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的应用条件为好氧环境之下,生物膜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有机物以及氧气进行进一步的清除处理,并且目前这种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方面比较普遍和常见,未来也具有相对广阔的发展前景。
2.4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包含的技术有许多,比如好氧处理工艺、悬浮生长工艺、附着生长工艺、生物接触氧化等。目前比较常见的处理工艺就是厌氧处理技术以及生物膜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二者之间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具备了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两种技术的优点,其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构建生物接触氧化池,从而在池子内部填充相应的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往往会通过一定的流速,最终流经以及完全浸没填料,这样也就可以在填料上形成相应的一层生物膜。污水和生物膜之间的广泛大面积接触,就可以在微生物的影响与作用之下,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目的,进而使得污水得以净化。
2.5强化一级处理办法
一级处理技术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因为这种技术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更加适合中小型城市进行污水处理的工作环境。一般看来,强化一级处理技术主要是由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以及生物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所形成的,但是,这种强化的过程往往会在实际的工作开展当中形成絮凝剂,进而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所以未来对其进行优化也是势在必行的。
3.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1城市环境工程前期准备不足
在开始城市环境工程前,需要进行全面预测和分析,以保证污水治理相关设施与策略达到标准,但在当前城市环境工程中存在前期工作准备不足,无法依据污水实际情况开展治理的问题,无法体现环境工程项目的意义,与污水治理原则是不符的。
3.2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中,其污水治理处理技术依然存在陈旧、落后的情况,甚至一些年代久远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施仍继续沿用,严重制约着城市污水治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往我国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下,会严格管控城市人口与规模,因此城市污水治理在一段时期内压力较小,未对污水治理团队建设与设备技术更新工作给予足够重视。改革开饭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原先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已呈现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需要。需要投入足够资金与技术理论,引进先进污水处理技术,推动污水治理工作发展。
3.3配套设施不齐全
很多城市都设置了污水收集管网,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对规模过度重视,而无人在意污水处理质量,忽视了污水处理中节流支管、收集支管的应用和重要性,导致污水处理难以达到预期成效。一些较老的城区中污水管道既要承载生活用水,还需承载雨水和工业废水,长期下去管网存在问题,难以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
3.4 缺乏相应技术支持与专业人员技术指导
城市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技术性较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但目前不少城市污水治理部门成员存在思维落后、技术老旧的情况,主要以传统技术处理污水,缺乏先进技术和专业人员支持,导致污水治理落后,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3.5后期维护不及时
城市管网是城市污水排放的主要通道,负责收集城市污水,并输送污水,管网出现问题其畅通性不足,则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生活。由于规划设计、维护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经常出现管网破损、堵塞等情况,是不利于污水收集与处理的。
4.环境保护措施
4.1增强城市环保意识
要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成效,需要首先在思想领域加强认识,企业、居民和各级政府需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改变传统观念,加大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力度,从政府到企业和个人可以积极自觉保护环境,改变“重经济轻环境”的错误发展理念,树立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4.2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
在污水治理工作中会涉及到相关处理技术,其技术水平影响着污水治理成效。不同的污水处理方式和技术,其特点不同,需根据污水的性质合理选择以确保实现最有效污水处理。因此,一方面需增加污水处理技术,突破处理技术与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等,实现低成本投入和高效治理,比如污水处理技术中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等。一方面则要提高员工技术水平,人才实力才是污水处理工作关键,要保证污水处理效率,需要注重污水处理人员水平的提升,可适当提高其招聘门槛,做好工作培训等,强化其治理能力。
4.3完善污水治理配套管网建设
城市污水治理中需要完善的设施,其中的重要设备就是污水输送管网,相关部门需合理设置污水管网,能够高效收集污水保护城市水域环境。设置过程中,要先对城市污染源分布情况有充分了解,合理规划污水管网,定期做好检查与维护工作,及时更换老化破损存在质量问题的管网。并详细调查统计未实施管网治理的区域,为管网设置提供科学数据参考。同时合理布局污水截流、雨水截流设施,有效实现污水与雨水的分流,以便于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也要在通水联合调试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并监控记录城市每天污水量和源头,结合污水治理需要针对性改进,保证处理设施满足实际需要。
4.4打造治污新模式
要强化市政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成效,需要不断创新优化治污模式。一是技术型治理模式,主要是运用治污新技术,保证治污专业性与实效性。二是节能型治污模式,降低治污成本和能耗,保证治污水质达到利用需要,比如二级处理后的污水要达到中水标准以利用其浇灌绿化,实现水资源再利用。三,生态型治污模式,在治理污水过程中要减少对生态破坏,强化环保理念宣传,减少污水产生,对工业企业加强引导要求其按照标准排放。四是综合型治污模式,各治污主体需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治污职责意识,更好地推动治污工作开展。
4.5发挥环境经济宏观调控作用
可以通过环境经济宏观调控环境保护下的污水治理问题,以控制好污水治理成本,同时消除水污染威胁。不同城市要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的污水治理方式不合理会提高成本,使得治理工作陷入被动,不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具体可采取信贷、税费征收和环保贷款贴息补偿等经济手段缓解此问题,实现有效调控。
4.6加强生产运营监管
地方政府生产经营机构需加大监管力度,对重点企业按照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严格监督管理,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打击与处罚力度,引发严重水污染的企业需严厉处罚甚至强制关闭。根据污水排放标准和城市经济发展相关许可制度,协调好污水处理间关系,鼓励企业控制污水排放。
4.7实施严格环评制度
为预防新建项目污染城市环境,需贯穿落实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对于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严格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估。新建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环评,之后土地部门才可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规划和建设、工商部门等才可办证。在项目批准中,对于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项目组、不符合项目集团污染控制措施、不符合环境规划与产业布局、超出地方环境容量等不批准,同时不允许国家禁止项目、不允许污染转让等,以控制污染源。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是复杂的整体性工程,要提高技术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健全职务布局等,及时解决治污中出现问题,做好监督管理,平稳开展污水治理工作,保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向航,毛其乐,陈雨捷 .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策略分析 [J]. 绿色环保建材,2021(03):54-55.
[2] 薛向纯 . 探究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 [J].品牌与标准化,2021(0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