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分析
戴明亮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戴明亮,.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分析[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880.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需要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赋能乡村经济,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新的路径,对缩短城乡发展差距有积极作用。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和数字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明确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字鸿沟问题加剧、农村高素质数字化人才缺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为了有效解决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加大数字化农业人才培养力度,重视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 数字化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DOI:10.12721/ccn.2024.157880
基金资助:

前言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世界各行各业都有所影响,促进数字化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对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有积极作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宽农业销售渠道,推动现代化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数字技术对农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但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乡村地区需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趋势,提高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水平,才能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1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1.1推动农业生产改革创新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创新发展[1]

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先进技术,农民可以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农机装备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保证农业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数字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乡村地区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农产品更加快速便捷地进入市场,实现产销对接。不仅能够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以实现农业和二三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对实现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有积极作用。

1.2改善农民生活状况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除了可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水平,还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建立数字化平台,可以提高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效率,使政策传达和政策执行更加精准。除此之外,在数字乡村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推动乡村社会民主化发展。村民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村务决策、表达利益诉求,能够增强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意愿与积极性。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开拓农民的思维和见识。

数字乡村建设还可以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新。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字乡村能够实现乡村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能够缩短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2.1城乡数字鸿沟问题明显

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乡村数字化产业与城市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情况。这产生了明显的城乡数字鸿沟。根据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不到60%[2]。在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和丘陵地区,数字设施的覆盖率出现明显不足。数字鸿沟问题明显,不仅导致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地区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而且会使乡村地区的生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沟通效率下降,影响乡村地区数字经济的竞争力。

2.2高素质数字化人才不足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持。但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高素质数字化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在乡村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专业人才短缺,农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难题。尤其是在现代化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还存在不足,小农经济意识比较明显。缺乏高素质人才是限制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数字化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大力推动数字化乡村建设和发展,并且为乡村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支持。但是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受高素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影响相对较大。

国家统计局的农业普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情况,年龄断层问题比较明显。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主要是以36岁及以上、小学初中学历人群为主,年龄比较大,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存量劳动力年龄结构出现明显的老化趋势,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在农业劳动力群体中年龄比较高,并且文化教育水平比较低的群体数量占比相对较大。这种劳动力结构会直接影响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发展,无法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发展。

农民的数字素养培养也存在不足。在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农民是主体,也是主要受益者。但是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导致乡村转型难度和复杂度上升。农村户籍的高学历人才中,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仍然选择在城市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员、知识和技能存在更新滞后的情况。并且农村地区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固化特点,在促进数字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这种困境会导致数字乡村建设难度上升,无法实现数字化乡村的可持续发展[3]

2.3数字基础设施不足,资源开发难度大

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存在严重不足,并且乡村地区物质文化资源开发难度比较大。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我国农村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所占比重超过70%,但是乡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通信、交通、物流等设施缺乏,导致数字乡村建设难度上升。

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缺乏主要体现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存在问题,例如电力基础设施布局缺乏全局性和协调性。再加上一些乡村地区地形比较复杂,耕地和住房布局为主,电力设施的规划和布局难度比较大。公路建设项目可能导致电网设施迁移或者重复建设。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也不利于保持乡村地区的电力稳定。5G网络和光纤宽带的普及在乡村地区也受到一定制约。乡村地区的高速通信网络仍然属于部署的初级阶段,直接影响数字产业的应用和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区域生态资源的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比较滞后。虽然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在乡村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一方面是因为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比较分散,缺乏集约化管理和开发利用的优势,直接影响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进行有效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这意味着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潜能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3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3.1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乡村区域的产业融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推动乡村产业体系的创新和长远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在数字乡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科学规划和政策导向,同时促进经济体制创新,提高乡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这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差距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一些发展比较滞后的乡村地区来说,信息技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生产力,推动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有明显的驱动作用。需要扩大乡村地区信息技术的应用规模,利用深度数据分析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在提升乡村数字化经济发展水平中,需要使信息技术能够融入乡村发展。例如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提高乡村区域的公共服务精准度和响应速度。还可以建设数据-技术-平台三位一体的乡村数字化治理架构,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还需要重视乡村产业融合的法制保障。为了推动乡村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需要完善乡村地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管理机制,为乡村区域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了提升乡村数字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区域资源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促进乡村产业从传统农业主体朝着多元化主体的方向转变,为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还可以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数字乡村策略协同发展,促使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过程,实现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和资金有效支持。利用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借此激发数字产业的内生动力。

3.2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育和引进

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保证人才基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好乡村人才,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在数字化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高素质数字化人才。近些年,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进入乡村地区,实现了智能化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到2023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1,500万人。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并且要留住人才,使大批数字人才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可以从乡村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发进行分析,联合平台企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构建乡村数字化发展平台,吸引优秀人才。乡镇政府部门可以对乡村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优化,构建个性化套餐式的乡村人才服务场景,吸引外来数字技术人才。同时还要完善城乡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数字化人才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数字化人才服务协同联动。

还要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数字化素养,重视本地数字人才的培养。可以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健全乡村人才服务体系。

3.3完善数字化设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乡村经济的数字化发展需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战略布局。同时要构建云网融合、智能便捷、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化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联合体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2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6.5%,与2022年相比,增长将近10%。

在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硬件设施提升农村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加强农村信息化数字基础建设,构建智能化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网络电商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智慧公路、智慧水利、智慧电网的发展。此外,要推动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整合以及共享,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和均衡化配置,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和智能水平,为推动数字乡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设施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时要重视乡村地区高素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注重提升农民主体的数字素养。借此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可靠保障,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卫峰.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 2023, 51(22):246-248.

[2]李子慕,张晔,张家豪,等.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基于肥城市桃园镇佛桃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调查及分析[J].农业知识, 2023(3):3-5.

[3]龙俊宇.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J].数字化用户, 2022(23):202-2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