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的教学品质。怎样用好的家庭作业来让同学们更容易的学习,这是当今许多老师所关心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中,可以通过引进现代的资讯科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对地理知识的探究。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概述
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旨在减轻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在双减政策大环境之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牢牢记住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切实减轻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因此,教师只有切实理解了双减政策的内涵,懂得了双减政策并不是教学中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要求教师运用创新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花最少的时间完成最有效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有更多富余的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初中学地理教育普遍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难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探索,对实施“双减”的措施十分不利。因此,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引进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以充实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多媒体技术教学和微课教学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新的知识引入课堂,使新的学习内容得以提前。利用网络上的地理信息,可以引起同学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以《海陆的变迁》学习为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学习将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因为仅靠简单的文字描述,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进行想象,而由于年龄等因素限制,学生在想象能力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无法很好地想象海陆变迁的情况。这也给学生具体地理知识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与双减理念相违背。基于此,教师应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让学生观看海陆变迁的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独特的视听效果,能够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学习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加以重视。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减轻学业压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教师应找准学生们兴趣点,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转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模式,让学生放下了沉重的学业包袱,以更加轻松自信的态度面对地理学科的学习。
如在“天气与气候”及“学会使用地图”这两课中,采用分组竞赛法PK常见的气象符号、地图图例;在《巴西》一节用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通过对以上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投入、人人动脑动手,学习效果良好。还可以妙用学生熟悉的诗句、俗语、谚语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与此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与所讲知识有关的小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天气预报之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一些卫星地图的照片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卫星地图的照片分析哪些地区处于晴天,哪些地区很可能处于阴雨天,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业压力。
(三)提升课堂互动水平,突破学科关键知识
在初中地理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互动教学形式,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探讨和沟通,从而增强课堂上的互动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室的氛围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同学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从而达到科学的引导,打破学科的核心,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同学的互动,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以《世界气候》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询和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对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具体特征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将其整理出来,以此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并根据学生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并给予一定的点评,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身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教师需要全程参与其中,以此来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确保课堂高效教学。
(四)科学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双减目标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之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分层布置教学作业,设计弹性化的教学作业,同时还要落实作业辅导与答疑,针对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分层指导,以此达到减负的目的。除了利用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同时挑选部分同学的预习作业进行批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可了解学生们自我预习的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为学生布置一些弹性的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地理理教学过程中,地理学是一门以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为核心的课程。在地理教育中,老师要让同学们积极的学习各种地理知识,认识地理的变迁,建立起自己的地理学基础,并运用所学的地理学来分析和探索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惠标,曾呈进.地理课堂依“探研”促“减负提质”的着力点——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3.
[2]黄世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