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政管理监督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探析
郎心雯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郎心雯,. 基于行政管理监督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探析[J]. 新闻传播研究,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0.
摘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进步,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任何一项行政决策的实施都离不开有效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监督则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不可或缺的方法。借助行政管理监督能够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减少权力应用不当和政策执行有误等问题的发生。信息时代的爆发传播使得新闻传媒担任了更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行政管理监督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新闻传媒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推动者,也是行政管理工作的直接监督者,本文结合新闻传媒时代背景下的角色与职责定位,对其在行政管理监督中的意义、作用及加强其影响力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行政管理监督作用新闻传媒
DOI:10.12721/ccn.2021.157010
基金资助:

行政管理行是国家(也可泛指企业、事业单位)对一切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也包含了对自身内部的管理。对民众而言,这是保障社会需求和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工作,确保社会成员能够执行自身职能,落实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了较大的权力,这都使得行政管理工作面容易出现权力滥用现象,借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大有人在,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行政管理监督,对其中权利的分配与使用进行监督,才能遏制违法乱纪现象[1]。新闻传媒目前是一种广泛的、有效的监督责任体。从根本上说,新闻传媒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现代媒体的发展背景下,任何一个人掌握的信息都能迅速传播,影响效应快且广泛,这种全民监督的效能是巨大的。

1 新时代新闻传媒的时代特色以及角色与职责定位

当前新闻传媒进入融媒体时代,也就是信息的媒介载体多种并存,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对广播、报纸以及电视等多种类型媒体,进行资源通融与推广互融。对和谐社会时代,新闻传媒承担着众多的角色与任务,首先新闻传媒是政治变革的推动者。政治变革是由民众需求引发的,而新闻传媒的主体就是人民大众,因此可以推动社会政治变革。在全新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承担着对应的社会职责,即依法保障公众的权益,例如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等,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和公众一起伸张正义,推动创建和谐发展氛围。第二新闻传媒是社会变革的舆论动力。防治腐败需要舆论监督,新闻传媒具有广泛而高效的监督作用,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强化其舆论监督功能,能够实时实效传递公众意见,有助于形成社会治理的综合“合力”[2]。第三新闻传媒是社会关系的协调者。新媒体时代,社会各个角落都受到关注,新闻传媒能够关注到弱势群体,反映其需求,帮助其争取利益,同时对政府政策作出宣传讲解,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信息,促进其生活条件的改善,协调其与政府的关系。第四新闻传媒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新闻传媒及传播文化也承载文化,因此在提倡先进文化、倡导公平正义和宣传优秀文化成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承担了重要责任[2]

2 行政管理中新闻传媒监督的意义

当前社会可以说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新闻传媒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行政决策也有很大影响。一定程度上来讲,目前是一个新闻普及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丰富,因此新闻传媒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新闻传媒在监督方面独具优势,因为新闻传媒主体是广大民众,这就扩大了行政管理监督的主体范围,给人民群众创造了参与到行政管理监督的渠道。同时,由于新闻传媒能够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政治变革、倡导先进文化、协调社会关系,因此自身具有权威性、教育性、公正性、约束性及广泛性。利用好新闻传媒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行政管理工作,遏制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3 行政管理监督中新闻传媒的监督作用的具体体现

3.1 监督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决定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成败,决策工作是否客观有效是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直接影响因素。行政决策的核心是领导和专家决策,由信息支持系统为领导和专家提供决策信息,部分内容需要民众参与磋商,决策的依据是当前的行政管理工作运行状态,特别是能够总结哪些工作存在问题。但是,行政管理部门分工明确,一般都是各自为政,鉴于自身工作要求,很难做到全方位的信息共享。新闻传媒不受格局限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使得其在各个方面没有遗漏,既能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还能督促象征管理主体负责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更有效的决策,进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新闻媒介广泛的监督使得行政管理工作人都处于公众视觉下,任何不合理的行为都难逃责任。同时,新闻传媒的社会协调作用使其可以将群众掌握的信息和建议反馈给决策层,使得行政决策更贴近实际,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3.2 监督行政决策的具体执行

行政决策就是针对已经存在的或者预测可能出现的行政管理工作问题做出的相关决策,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决策制定后进行执行程序,具体的执行过程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理想化,甚至可能会产生行政决策无法落到实处的现象,更甚者相关人员借机谋取私利、滥用职权,直接违反行政管理工作的原则。新闻传媒环境下,没有死角可言,人人都是监督者,任何执行都被监督,执行的程度、执行的质量都会被反映出来,因此降低了违法乱纪现象发生的概率。新闻传媒高效的监督有利于行政决策的高效执行[3]。另一方面新闻传媒监督的舆论影响力也比较广泛、久远,新闻传媒号召力强大,能够引起强烈的社会谴责,在这种监督环境下,行政管理主体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地约束,他们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被媒体捕捉到不合适不可取的行为,一旦被曝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避免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的强大力量。

4 新闻传媒发挥行政管理监督作用的影响因素

4.1 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程度

行政管理部门既是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新闻传媒监督的主要对象。目前还是有相当多的行政管理部门认为新闻传媒就是负责宣传新闻和信息,抗拒新闻传媒的监督工作,因此可能出现不合作行为,更难提主动配合。一旦出现抗拒监督的行为,新闻传媒的监督工作就遇到困难。

4.2 新闻传媒的监督方式

虽然新闻传媒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多样,但是面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他们在执行新闻监督工作时,依然缺乏生动、直观、深入本指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媒体,报道相关的新闻和事件,内容比较浅显。鲜有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的行动,大众也只能等待政府发布进一步的消息,以至于许多行政管理问题范围停留在表面,难以发挥真正的高效监督作用。

4.3 信息来源的隐私保护问题

新闻媒体信息来源广泛,任何监督主体(人民群众)都可以行使监督权,举报自己得到的信息,但是新闻媒体并没有保护举报人的能力,很多时候,新闻媒体内部的人还会将举报人信息泄露给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到举报人受到威胁甚至报复,同时干扰调查工作,这就降低了新闻传媒获得信息的能力。

5 行政管理监督中高效发挥新闻传媒作用的建议

5.1 改变行政管理部门传统意识

首先需要行政管理部门接受新闻传媒的大众监督作用,不再抵触新闻传媒参与监督工作;此外不同的部门间应当增加信息透明度,不能讳疾忌医,故意欺瞒媒体,不让人民大众获得真相。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工作透明度,认真主动接受新闻传媒的监督工作,详细公开自我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使新闻传媒监督根据实情有序开展工作。

5.2 完善新闻传媒自身的规章制度

信息爆炸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难辨真假,因此对于新闻传媒而言,自身的监督行为也必须有纪可循。部分新闻传媒为了流量和关注度,无限制的夸大事实,甚至做出虚假报道,引导社会不良舆论方向,这显然是不符合监督要求的。因此要结合当前实际,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新闻监督者能够公正、客观的执行监督职责。

5.3 完善行政部门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行政管理部门在公开信息方面建立了相应举措,这其中广泛采用的是新闻发言人举措,但是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备。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后,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披露信息,让新闻传媒全面真实地掌握事件信息,并了解行政部门的立场[3]。建议与新闻传媒协同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确保有效的信息共享。

5.4 创建良好的新闻监督环境

在许多传统工作中,行政管理并没接受新闻传媒的监督,因此也没有良好的环境来发挥新闻传媒的监督作用。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提高自我建设,改变观念,不断完善新闻传媒监督环境。既要依法约束和规范新闻监督行为,保护自身和新闻传媒双方人员的利益;也要积极接受监督,认真对待群众提出的意见,实现新闻监督的作用和最终目标。

6 结语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新闻传媒能够对行政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但是仍然需要不断改变传统观念,完善相关制度。就目前而言,行政管理监督依然没有深刻意识到新闻传媒的重要性,主动利用新闻传媒监督的意识不强,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新时代新闻传媒的时代特色以及角色与职责定位,对其在行政管理监督中的意义、作用及加强其影响力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行政管理部门能够意识到新闻传媒监督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其优势特长,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雅平. 试论新闻舆论监督对行政管理的优化效果[J]. 新闻传播,2019,347(02):57-58.

[2] 张震.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媒的角色定位与任务[J]. 传媒论坛, 2020,003(004):45-46.

[3] 陈超. 基于行政管理监督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探析[J]. 新闻传播, 2018(12):36-3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