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实现突发性污染快速响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近年来更是从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各方面分别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标准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之所以会出现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因为一些主体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定的要求,在进行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排放污染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态环境破坏是由于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导致的,比如污染处理设备故障等,就可能造成区域性生态环境影响,突发性污染事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此时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并对环境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污染的扩散,不难看出,环境监测对于处置突发污染事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能够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长年累月的环境监测工作所得出来的大量数据,能够准确且精细地反馈某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据此可以推断当地污染问题的成因,这对于提升环保执法水平有一定的重要价值,执法部门可以据此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的主体进行处罚,而环境保护部门则能够据此提出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这对于提升修复方案的可行性等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根据长期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出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这对于进行长期环境保护规划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提供环境监测数据和明确环境治理目标。在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其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在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对该区域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情况进行检测,能够准确识别二氧化硫、PM2.5、铜、汞、镉、镍等污染物,再经由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将监测信息传达给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即可有效地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精准度。在收集、汇总和分析大量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将能够明确本地区具体的污染情况,而国家有关部门则能够据此明确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这对于制定整体性的环境保护方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有助于提升定性和定量分析下的环境保护预测质量。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除了能够协助处理突发污染事件之外,其还能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和评价计算方式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前五年的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对后续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和判断,比较常见的环境保护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生态系统质量、化学质量和物理质量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判断和分析,即可明确环境监测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借助建模计算等手段,工作人员就能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情况的走向。
(5)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比较复杂,它通常在环境治理之前进行,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准确支持,目前有一些工作人员根据环境监测的流程,提出了其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大致可以从奠定基础、影响结果、贯穿全程三方面来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深刻意识到环境监测的必要性,不断采取措施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6)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建成环境监测网络的情况下,人民群众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查看本地区环境监测的实时数据,并据此了解实时污染物排放量、浓度、种类等信息,这能够让人民群众更了解本地区的环境状态,除此之外,以环境监测网络平台为基础加强环保知识宣传,也能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废水、农药、垃圾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避免浪费资源、避免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发展
2.1.合理规划检测管理机制
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具体来说,首先要对本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进行了解,确定不同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不同分区的污染严重程度等,确定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污染的来源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时效性的环境质量监测制度和管理机制,明确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环节和步骤。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快落实责任制度,把不同环境监测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上,确保每个监测工作都有负责人,在出现监测问题的情况下,按照责任分配进行追责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细节得尽善尽美。另外,要根据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实质性技术成果,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引入绩效考核等先进管理机制,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价,在原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效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建立环境监测工作监督管理小组,由小组负责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最准确的管理统筹参数,以便于提升环境监测的有效性。
2.2.加强早期预警和预防系统
想要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质量,就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从而让环境监测在突发污染事件当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在今后的发展中,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要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互联共享,按照统一标准登记和发布环境监测的信息和结果,并严格遵守环境监测的有关制度要求,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引入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环境监测参数进行登记上传。在此基础上,上一级环境监测部门需对本辖区内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筹,在发现某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时,第一时间进行预警,要求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部门联动合作,将突发污染事件导致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2.3.加强环境监控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探索,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各种各样的监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仍然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已经有许多地区的环境监测部门开始认识到技术更新的必要性,并通过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为技术更新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一些经济发达省份也开始从国外引进专业的设备以及技术,并建立了环境监测技术自主创新项目,要求技术人员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环境监测需求,进行技术手段的创新研究,在引进的先进环境监测设备的支持下,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环境监测结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监测是一种可以实时监控地区的环境现状,了解其现状,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其所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控。为制定环保目标与对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月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2):146-147.
[2]施思,何欢,童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