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刘帖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帖君,. 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J]. 林业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379.
摘要:
从年初以来,累计完成的投入对我国森林生产总值和工业结构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却制约了我国森林工业的发展效益;在这些因素中,对森林生产总量的贡献最大的是生态建设和保育投入;在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方面,人工造林和森林质量提高、湿地保护和修复等投入对林业工业发展的作用与从开始到现在的累积投入是一样的,但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投入却是负面的。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将逐渐减弱。在不同的投入方式下,建材者对林地品质改善的投入会呈现出异质性。最后,为我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效益经济增长水平
DOI:10.12721/ccn.2024.157379
基金资助:

前言

森林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21世纪以来,中国从传统的以林业管理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逐渐向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其投入的重心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既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品质,又带动了林业工业的发展,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然而,由于其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外部效应大等特点,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一起增加投资,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保证,同时也要注意到林业投资的使用方法及其对林业工业发展的促进效应。

1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育投入对森林工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资金储备对一个经济体的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资本决定论”的观点中,自然资源的供应状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发展中世界,劳动力供应充足,对经济发展没有任何限制;在发展中世界,最缺乏的就是物资资本,而这正是推动一项新的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中国的森林也是如此,即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小,但当森林投入持续上升时,其对森林的拉动作用却日益明显,成为了对其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显示,森林资源的投入是决定我国森林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子,而森林资源的投入能够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的生产效率。

2我国森林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投入与发展

2.1我国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育投入现状

(1)中国的森林投入持续增长,投入的资金也在逐步调整。从1999年到2019年,国家森林总投资额从1999年的108.41亿元,增加29倍,平均每年增长19.39%。1999-2010间,我国的林业投入以造林和林业为主,其中,造林工程投入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平均90.53%,大大超过了森工部门的固定投入,而生态建设和保护投入的主体类别都是在造林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类别之中。《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1-2018年间,从2011年开始,林业投入从年初的累积投入逐步向“生态建设与保护”、“林业支撑与保护”、“林业发展”和“林业工程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分别从2011年的49.48%、11.42%、19.84%和19.26%中的19.13%,到2018年的44.13%、12.63%、39.99%和3.25%。

(2)我国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投入逐年增加,已达到总投入的近半数。从开始到现在,在总投入中,生态建设和保护投入是最大的,平均每年达到46.79%。从2011年起,我国生态建设和保护投入数据从2011年的1302.5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125.75亿,增长1.63倍,平均每年增长7.25%。在这三大类的投入中,有91.69%,3.41%,0.94%,1.25%,2.71%,其中,营造林培育和森林质量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总共占96.35%,并且这些投入都是在研究期间完全可以获得的,所以这一部分被列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2.2我国林产工业的发展概况

森林工业的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各种指数进行表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森林经济发展水平,即森林生产总值;二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评价指标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三是从森林工业发展效率的视角出发,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森林工业的投入与输出效率进行计量。

我国森林工业发展的效益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异特征。尽管持续投入了巨额资本,但由于其投入周期长,市场化程度差,难以在短时间里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导致我国林业长期低效发展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在2008年之后,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逐渐确立,资源更加充裕,各种森林政策不断健全,各个地区的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建立和检验的理论模型

3.1森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育投入对森林产出的作用

森林面积控制、科技人员年均薪酬和集体林产权改革对森林总量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区域的森林资源越丰富,对科技投入的关注程度越高,其要素投入水平也就越高,其对企业产值增长的影响也就越大;同时,在实施了林改后,其产权结构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林业企业的激励,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劳动因素之一的森林体系年底就业人员对森林产出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这主要是因为多年以来,这个指数并没有考虑到集体林区的劳动力投入,因此造成了对森林劳动力的巨大低估,并且,在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的改革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流失,使这个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对森林生产总值的推动效果,但也说明了森林体系中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适配还需要提高。

3.2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育投入对森林工业效益的作用

随着我国森林资源配置水平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说明了在资源充足的地方,森林能够实现规模经营,而区域经济越是发展,就越是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用于林业的生产,从而促进了森林管理的层次和规模的提升。从开始到现在,每年的累计完工投资额与当地 GDP的比例都呈现出了明显的正向效应,即越是关注森林投入的省份,其经济发展的效率也就越高;同时,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天然林保护措施的研究,揭示了我国森林产权制度的推行,能够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4结语

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森林投入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而生态建设与养护已成为投入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我国的林业产业也呈现出总产值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特征;我国森林工业发展效率指标中,科技效率指标略有降低,不同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别。市场化水平对森林工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林业要素投入情况和我国林业政策的执行情况,都对林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效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森林面积、林业科技人员年均薪酬对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效益和改善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效果。集体林权制度对提高森林生产总值、提高森林工业发展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提高森林工业结构层级系数方面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白明,布仁门德.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生态林业建设对策[J].林产工业,2021,58(4):81-83.

[2]刘千萌.生态文明视阈下东北林区“人林和谐”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0.

[3]万志芳,史艺.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建设效率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22,42(4):363-37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