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分析
​子亚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子亚武,. 土壤修复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分析[J]. 中国环境保护,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摘要: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城市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土壤修复工程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之上,在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将注意力放在环境污染方式和管理层面,这样才能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保证工程效益,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壤修复工程环境污染防治管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基金资助:

前言:近些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新的发展面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但是在工业、建筑行业、农业等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壤环境恶化,而土壤是人们生存的根基,若任由其恶化下去,就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于人们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全面出台了可持续发展政策,真正立足于土壤环境现状,大规模开展土壤修复工程。在该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措施,才能提高土壤环境的保护效果。

一、土壤修复工程技术

(一)玻璃化修复技术

对于玻璃化修复技术而言,本质上来讲,就是在高温环境下,将热能利用进来,完全溶解原本的固态污染物,呈现出玻璃状态。一般都是在原位处理中应用进来,那么遇到异位处理情况则并不适用。对于原位玻璃化而言,就是深入到原本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之中,将电极插入其中,进一步升温,达到两千摄氏度的高温状态,这样原本不论是油基污染物还是一些无机污染物都能实现全面会发,这样就可以在土壤中去除。熔化物在冷却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玻璃体,全面包裹五级污染物,其本身所具备的迁移性全面丧失。在现实中,该技术可以对一些污染土壤和污泥等物质进行全面破坏去除。但是也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将具备较强挥发性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全面筛选出去,再运用对玻璃掺杂进行处理,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造成土壤二次污染。

(二)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对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而言,具体来讲,就是在土壤的亚表层区域,开展生态修复作业。而且该技术原理本质上来讲,就是在原本遭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之中,将有机营养物质加入进来,又或者是深入到污染土壤之中,对其中的氧含量进行严格控制,最终对土壤中有害物质进行分析的最佳方法。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就是这些污染土壤整体覆盖区域非常宽泛,若都将取土修复的方法应用进来,无法实现,而且耗费成本非常大。所以,必须要将原位生物修复法应用进来,例如,生物通气法、土耕法等应用进来,可以对已经遭受到污染土壤的原微生物进行全面修复。其中土耕法的应用经济性要更高一些,而且操作非常简单,不会带来严重污染问题。但是该方法也有其短板之处,举例来讲,污染物会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扩散和传播,因此,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三)电力学修复技术

对于电力学修复技术而言,就是深入到受污染的土壤之中,直接通电流,并依据迁移和电渗透等作用,剥离土壤溶液中的离子,不断朝着电极方向靠近和聚集,最终去除污染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是深入到污染土壤的梁端位置,将低压直流电场添加进来,就可以对一些放射性和具备较强吸附性特点的污染物质进行去除。一般情况下在对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金属离子去除的过程中,都会应用该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胶体颗粒进行全面吸附。在现实中,该技术的应用效率如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电力本身大小、污染物的性质等。该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不仅投入成本较小,而且修复速度还非常快。

二、土壤修复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分析

(一)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环境监理水平

在这样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土壤修复工程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将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有机整合进来,对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效果进行最大化提升。所以对于环境监理部门而言,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入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强化软硬件配置,构建远程的监测平台,这样就可以对具体土壤修复工程中的污染分布区域进行全面掌控,还能对具体修复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实施掌握,整合各种数据和信息。举例来讲,将3DWebGIS技术应用进来,进一步构建全新的智能化修复工程监测凭条,然后深入到整个污染场地之中,对各种污染数据信息进行全面获取,还能对具体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数据进行全面的搜集,最后就是将整个修复工程进展情况和污染分布状态直观的呈现出来,构建三维的模拟场景。环境监理部门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开展更为高效的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整体土壤污染愈发复杂,那么修复工程开展的难度也在持续性增加,在此背景下,必须要将注意力放在污染防治和管理层面,不断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提高污染防治和管理效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上,最终提高土壤修复工程实施效益。

(二)加强对污染严重区域的管理和监测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针对此种情况,要想实现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那么就要对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地势特点以及水文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开展综合分析工作,将合适的技术方法选取进来,并构建全新的管理和监测方案。这一方案之中,不仅要对监测内容和范围进行明确,更要明确具体的监测时间等。然后就是开展布点作业,并对频次进行科学设置,最终确定最合适的监测方法。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负责人员必须要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同时实时统计监测信息,这样才能对检测人员进行全面安排,保证过程控制的严格性,就可以提高监测质量。

(三)加强绿色植被覆盖率

在可持续理念的全面深化落实背景下,各级政府都认识到土壤修复工程的重要性,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结合,达到退耕还林的效果,而且整体土壤污染范围也得以缩减。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绿化植被的覆盖率。在开展土壤修复工程的过程中,原本土壤被修复之后,就要大规模开展林业建设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开展预防保护和风险管控工作,对于一些容易污染土壤,带来破坏影响的物质进行进行全面控制和监测,针对这些的固体废物以及有害物质等必须要加大处理力度,针对一些物品包装必须要全面回收,避免土壤受到进一步污染。此外,还要对污染的存量进行科学治理,针对一些污染非常严重的措施,就需要将封冻措施实施进来,必然实现土壤的更深层次污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愈发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其中土壤修复工程是最为核心的工程之一。深入到严重污染的土壤之中,开展修复工作,运用科学的修复技术,可以避免污染物的更深层次侵入,同时控制污染的蔓延,既能保证动植物所栖息的土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能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必须要立足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将合适的修复技术应用进来,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高效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加大监督和管控力度,避免污染进一步加剧,全方位保护土壤环境。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土壤修复工程还会进一步深化,并创新更多新的修复技术,同时实施更有效的防治和管理方法,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业辛,曾林辉.土壤环境污染化学与化学修复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4):85-86.

[2]凌晶.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1):115-117.

[3]谢明. 城市污染场地开发利用中的风险管控法律制度建构[D].武汉大学,2019.

[4]刘欣.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基金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