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学术界对“生活教育”这一特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捕捉到了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和与学科有关的知识,挖掘出了与学科知识有关的生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合理地处理好教材中的知识,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接近生活。而“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老师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将教材的内容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挖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指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目前这个阶段,“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也会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就是单纯的教与学关系,学生对老师大多怀有畏惧的心理。但是,通过生活化的教育,能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地理教学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地理知识既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老师要指导同学们去分析、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到地理教学中,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教师应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里去查找有关的文献,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有利于地理学科的发展。
地理学是一门集科学、文化、社会和生活于一体的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该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产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在高中地理的“生化活”课堂上,老师要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提升他们的学科能力,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1.引入实际案例,提高课程导入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节出色的新课导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环境中,为后续的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该环节中,引进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或者比较关注的实际案例、视频、小故事等,并找到这些生活化元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就拿《地球的运动》一课来说,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地接触到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致使对产生这一运动的原因并不了解。所以,在生活化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可以进行以下的设计:首先,可以询问学生夏季和冬季的特征是什么,有些学生会回答“夏季很热、冬季很冷”,有些学生会说“夏季的白天很长,而冬季的白天很短”。 接下来,则可以引入正式的教学内容:“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吗?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结合生活案例,讲解地理知识
老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应该从生活场景开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场景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从而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从而拉近了生活与地理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与生活案例相结合,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这有利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深刻理解背后的地理知识,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体会到地理的魅力,进而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生活场景,并与他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相结合,这样可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让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比如说,当老师在讲解西北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的时候,因为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北,对西北的沙漠化现象不太了解,因此他们对沙漠化的危害没有深入的认识。当他们在学习沙漠化的形成和危害时,他们也仅仅限于地理教科书,与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每个人都会使用支付宝,而支付宝在支付了钱后,都会获得一些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来种植梭梭树,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各位,你们目前的支付宝能量可以种植多少颗梭梭树呢?为什么大家都要种梭梭树呢?” 由此引出西北荒漠化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网上的照片相结合,向同学们展示,使同学们了解到西北沙漠化的严重程度,了解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利用支付宝的平台种植梭梭树,就是对西北沙漠化的防治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同学们的生活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变得更紧密了,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就会更加积极。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这是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老师要善于对生活场景进行观察,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案例,这样才能持续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设计户外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但因为受到条件的制约,很多课题都不能深入到野外去进行,所以,要想完成课题的研究,就必须通过其它的途径来获得地理知识。在进行地理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多的接受新的地理知识,发现新的地理问题,并找到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提升他们的地理空间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了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素养的要求。
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不仅能在室内进行,在户外进行地理教学依旧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地理现象的观测,可以使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应用能力。学生可以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现场的观察,这样既可以深化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认知,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老师在讲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带领到教室外面,在日照条件允许的时候,利用卷尺在正午时分对旗杆影子的高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当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户外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将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与课本中所讲解的地理知识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结语
老师要从高中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以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力求能够用完整的生活理念来构建有意义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坚持地理理论教育与地理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高中地理课堂与生活化教育相结合,培养高中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把地理知识有效地转换成提高生活质量的实际能力,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光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9(19):104
[2]张保江.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学周刊,2020,25(25):123-124.
[3]訾振凤.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9):61.
[4]陆廷婷.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4):58-59.
[5]潘鑫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12):60+62.
[6]尚亮.谈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开展[J].考试周刊,2020(7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