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信息化教育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需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还需基于信息化背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以信息技术为引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同时,教师需借助信息平台以及资源,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信息化指导中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一、借助信息平台,提升备课质量
基于信息化背景革新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师需首先依据信息平台优化备课环节,通过提升备课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基于信息平台展开备课环节,教师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入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多维度展开知识讲解和知识阐述,并有效地应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情况。同时,教师应当理解备课的价值所在,并合理的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来不断提升备课的总体效能,为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实施助力,以此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教育指导优势。
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内容时,首先,教师需借助信息平台,结合网络问卷调查、在线综合测试、在线教学评价以及在线交流的信息化形式,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知识储备展开综合调查。其次,通过上网搜索对应课件、查阅电子版地理课程标准等,对该节课的教学关键点、教学重难点进行掌握。最后,教师可依托信息平台,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网络公开课、在线和名师交流,组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依托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七大洲名称;2.了解七大洲的具体轮廓;3.把握七大洲的地理分布特征。
二、借助信息动画,直观展示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视频、图像等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需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开动画指导,通过借助信息动画为学生带来地理知识直观体验,创造真实地理学习情景。并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以此借助信息动画指导,加强学生地理知识学习体验,采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相关内容中,首先,教师可依据教育云平台、在线课程资源等信息化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其次,为学生播放海陆变迁的动态Flash动画,使学生直观感受海陆变迁的过程,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在信息化指导中丰富学生地理知识理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最后,教师需结合重点内容,借助动画视频再现陆地和海洋的形成过程以及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组织学生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的海陆环境。
三、借助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指导形象化地理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地理知识深入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源革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在导入环节,利用趣味十足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来导入教学;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探究具有热烈的氛围和沉浸式体验。借助多元化情境创设丰富教学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相关内容中,首先,教师可依据“天气预报”,为学生再现播报现场,以此通过趣味导入,吸引学生课堂专注力。其次,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观察、总结“天气预报”视频内容,在小组中展开角色扮演,通过具体扮演活动真实体验“天气预报”播报,促使学生能深入《多变的天气》知识探索。最后,教师需借助媒体技术,为学生动态化展示晴天、雨天、雪天、雾天、阴天等,通过动态化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四、借助信息资源,吸引课堂注意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创设中运用信息化指导,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进行课堂问答、投票和在线测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总之,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和便利,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同时结合信息化指导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相关内容中,首先,需借助媒体图片与视频展示,带领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同时,为学生绍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等特点,并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电视天气预报等方式进行地理知识查询和应用。其次,借助智能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课堂习题,需以“香港、澳门”为主题展开重点以及基础知识的习题设计,组织学生在平台中进行做题,教师则需展开评价与指导,并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深化学生地理知识理解。
五、借助信息科技,革新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作为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需发挥课后作业教学指导优势,帮助学生在课后反思中巩固知识内容,形成良好地理思维。因此,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师可基于信息科技革新课后作业,通过智能平台、线上学习社区、虚拟作业的形式,发挥信息化背景下作业创新辅导模式运用,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助力学生地理学习素养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优化线上平台运用,以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设计课后作业辅导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自动评估和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帮助学生快速发现自身学习问题并进行修正。同时,为学生建立线上学习社区,让学生在社区中互相交流学习问题和经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虚拟实境中进行作业,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教师需借助信息平台、动画、媒体、资源、科技来革新教学活动。通过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地理思维,打造完备的地理知识库,构建完善地理知识框架,使学生综合地理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同时,教师还需基于信息化背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幅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趣味性,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杰.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6):7-9.
[2]谷丽莎.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研析[J].知识文库,2023,39(18):29-32.
[3]张向奎.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J].新智慧,2023,(2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