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旅游活动的践行者、从业者和管理者,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要要求[1]。
2.现存问题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课程思政教育重视不够。目前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常偏重专业课的学习,而思政教育课时量偏少。第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许多旅游专业课程目标设置缺少了对学生思政目标的设置。没有根据旅游企业所需实际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造成德育教育缺位。第三,专业课程设置与思政教育分裂。目前许多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充分,没有体现以思政教育为重心的课程理念,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能力教育完全割裂状态,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新思政人才培养目标在综合考虑《旅游地理学》原有培养目标基础上,认为应该包含加强资源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保持乐观豁达、提升个人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传承红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大局观、激发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等,具体见表1。
表1 《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4.《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化的核心问题是能够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且准确找出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的融入点[2]。遵循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全员参与性、育人性、适用性、先进性等原则[3],依据《旅游地理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优化思政教学目标,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融入点,详细内容见表2。
表2 思政教育元素映射与融入点
6. 结论
针对《旅游地理学》课程思政现存问题,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多个维度来考量,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要坚持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特性和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且准确找出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的融入点才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化的核心问题和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就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六安市人民政府民.http://www.luan.gov.cn/public/6608271/6681591.html.2019.
[2]尹智,费鲜芸,王继刚,等.《人文地理学》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北京测绘,2020,34(11):1661-1666.
[3]何智娟,李亚琦.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