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储备功能的影响评价
张荣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荣荣,.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储备功能的影响评价[J]. 护理研究杂志,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摘要: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就诊于本院9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护理对象,依据双色球法,设为常规组(n=47)、康复组(n=47),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进行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与常规组MLHFQ评分降低,且康复组低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与常规组LVEF升高,且康复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心储备功能。
关键词: 心力衰竭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生活质量心储备功能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基金资助:

心力衰竭造成的危害巨大,是因为心肌细胞异常、血压异常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等不同原因引起[1],进而导致心肌功能结构改变,降低心室充盈功能,导致心室不能正常泵血,是现代心内科临床中一种多发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耽误治疗,将会持续不断恶化,加重身心痛苦,危及性命。随着康复医学研究深入,心脏康复成为了现代临床研究热点[2]。有报道认为正确、合理、标准化的心脏康复干预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获益[3]。故而本研究纳入9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护理对象,观察了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94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依据双色球法,设置为常规组(n=47)、康复组(n=47),其中常规组33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3-76岁,均龄(59.94±9.88)岁;NYHA分级II级35例、12例III级。康复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41-75岁,均龄(59.88±9.76)岁;NYHA分级II级34例、13例III级。两组男女比例、均龄、NYHA分级等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常规组47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医嘱要求使用抗心衰药物治疗,动态了解患者24h出入量,实时监测体征;与患者紧密交流,主动关心患者有无不适;督促患者合理饮食等等。

康复组47例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4],包括(1)首先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充分说明康复目的,结合患者身体质量、心功能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2)然后创建标准化的心脏康复护理小组,专门负责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实操技能熟练、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责任心、耐心。(3)康复期间,对于心态悲观、焦虑的患者及时进行指导,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进来,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关怀,以调动患者积极主动性,认真配合心脏康复干预,达到控制病症目的。(4)认真分析患者身体状况、日常活动情况,比如①身体质量欠佳、日常偶有小幅度活动的患者,前期康复期间,可以要求患者早晚步行30min,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②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强化教育,与家属深入沟通,与家属一起安慰患者,让患者明白心脏康复的益处,从而确保各项操作有序落实。第1d户外步行,第2-3d早晚快走20min,第4-5d早晚慢跑15min,每次通过呼吸、心率等指标的监测,评估患者耐受情况,在患者耐受前提下,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及强度。③身体情况良好且日常有运动习惯的患者,第1d通过快走或慢跑创建运动耐受度,第2d指导患者使用弹力带,引导患者踏车运动,每次10-20min,每周2-3次,然后根据患者身体质量进行灵活性调整,每次20-30min,每周3-5次。以患者力度调节弹力带,初期可以稍微松一些,然后慢慢缩紧,以增强患者运动耐力,前期弹力带使用时间20min/次,每周2-3次,12组一次;中期15组一次,每次20-30min,每周3-4次;后期20组一次,每次30min以上,每周4-5次。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前后运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5]评估患者心理情绪、躯体功能及其他领域的生活质量,评价条目21个,各条目进行李克特6级评分,0分无影响,5分影响严重,满分0-105分,生活水平越高,评价分数就越低。(2)心储备功能。护理干预前后使用心脏超声测定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1.4数据统计处理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康复组、常规组相关数据,使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x̄±s )表示MLHFQ评分、LVEF等计量资料,并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给予t值、当P值<0.05时,两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康复组与常规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见表1

表1 康复组与常规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x̄±s,分)捕获.PNG

2.2观察比较康复组与常规组护理前后LVEF 见表2

表2 康复组与常规组护理前后LVEF对比( x̄±s,%)捕获.PNG

3.讨论

心力衰竭是现代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随着现代医疗水平提升,通过积极的抗心衰治疗,虽然显著提高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对于心肌功能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欠佳。需要配合一种高效的康复护理措施,辅助患者提升心功能,使其获益最大化。

我国临床中,关于康复医学的研究,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发展进程缓慢,但是作为一种促进心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储备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备受认可[6]。本研究发现,康复组与常规组MLHFQ评分降低、LVEF升高,且康复组较常规组更优(P<0.05)。肯定了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根据患者心功能、身体质量等各方面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而制定的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措施,能够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训练,促使患者不断增强运动耐力,提升心储备功能,进而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循序渐进的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心室重塑,改善心肌供血,控制病情,辅助患者加强抗心衰治疗效果[7]。康复训练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的各项运动项目,可以促进骨骼肌肉做功,提高躯体对氧气的摄取,促进血液循环,满足运动肌群对血氧的需求,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促排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运动肌群以及心肺功能的稳定,达到改善心功能目的。

综上,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值得推荐,能够改善心储备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燕,常莉,刘桂玲,等.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贵州医药,2020,44(10):1662-1663.

[2]张华,张双,刘淑华,等.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6):2534-2537.

[3]冷蓉蓉.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8):241-243.

[4]司延萍,杨明莹,白文伟,等.基于心脏康复理念构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J].护理研究,2020,34(01):39-44.

[5]王贤良,刘洪伟,毛静远,等.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的测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09):1072-1075.

[6]刘玲.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4):744-745.

[7]孙党红,刘菲,胡丹丹,等.早期心脏康复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6):65-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