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式体育游戏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儿童出现违规行为。通过观察与分析,对小学生在游戏中违规行为的表现做出总结,进而提出提升体育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养成学生体育习得行为。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笔者就多年来的小学体育创新能力培养来谈谈,与同仁共勉。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创新课堂氛围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不应该居高临下,不要以年龄比学生大,经历多而低看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以双向、主动、协调、和谐的关系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倡导合作精神,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更有利于集体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情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参与,使学生敢想、敢做、敢于活动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打破体育课堂严肃的气氛,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好的创新能力。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正确品格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过往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仍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针对问题,教师务必营造良好的创新课堂氛围。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体育就意味着运动,如果想要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提升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在面对一些剧烈的运动时,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学生并不喜欢这种消耗,且花费体力的同时会伴随着极强的虚弱感,学生也不喜欢这种感觉。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思考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的特点和要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允许学生不断增强探索的欲望,领会其实质,学习好各种体育技能技巧。
3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因此,体育教师就应该在适当的讲解后,放手让学生去练习、训练,在活动中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连贯动作,并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大胆地练习训练,不断地总结与交流,不断地提高,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改变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动手大胆地做,大胆地创造,使学生在练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创编一些可行的体育活动计划,更好地提高体育活动技能。
例如,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课后,大胆地创新、掌握技能技巧,最好可以自己创造性地编一些怎样更好地运球过人、传球、投篮等篮球运动技能,也可研究探讨如何去配合同队队员,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各自的聪明才智,多种形式的创新,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所以,体育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法,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独立创新,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当然,教师要认真深入分析体育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仔细研究教法,为学生发展的需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也要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体育教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教师,去超越一般常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创新教法,独特新颖地创设创新的浓厚氛围,从学生的情感层面,予以想象的空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与空间。
另外,小学生肥胖、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问题困扰着学生。为解决此类问题,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推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学生的健康抓起。学校体育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标准。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指挥棒,是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明确的教育、激励、反馈和导向功能。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教学、分段教学、提示教学、分组教学等等教学方式,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但也要注意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语言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有趣,示范准确、优美、熟练,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5G时代体育短视频生产传播的媒介趋向与引导机制研究[J].王福秋.体育与科学.2020(06).
[2]体验式游戏规则对儿童习得行为的养成研究[J]. 王妍,王毅.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