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堪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堪政 ,. 小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 体育学报,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66.
摘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富有创造性,使他们能够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在邻水县某小学以活动为载体,针对儿童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的培养开展行动研究,发现体育活动是培养儿童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的有效载体,明确、具体、合理的规则有利于儿童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形成规则意识,开放的评价机制和公开透明的奖惩措施有助于促进儿童规则意识的养成,校内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培养儿童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习惯的助推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尽最大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 小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7066
基金资助:

在体验式体育游戏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儿童出现违规行为。通过观察与分析,对小学生在游戏中违规行为的表现做出总结,进而提出提升体育规则意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养成学生体育习得行为。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笔者就多年来的小学体育创新能力培养来谈谈,与同仁共勉。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创新课堂氛围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不应该居高临下,不要以年龄比学生大,经历多而低看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以双向、主动、协调、和谐的关系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倡导合作精神,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更有利于集体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情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参与,使学生敢想、敢做、敢于活动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打破体育课堂严肃的气氛,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好的创新能力。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正确品格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过往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仍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针对问题,教师务必营造良好的创新课堂氛围。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体育就意味着运动,如果想要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提升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在面对一些剧烈的运动时,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学生并不喜欢这种消耗,且花费体力的同时会伴随着极强的虚弱感,学生也不喜欢这种感觉。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思考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的特点和要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允许学生不断增强探索的欲望,领会其实质,学习好各种体育技能技巧。

3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因此,体育教师就应该在适当的讲解后,放手让学生去练习、训练,在活动中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连贯动作,并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大胆地练习训练,不断地总结与交流,不断地提高,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改变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动手大胆地做,大胆地创造,使学生在练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创编一些可行的体育活动计划,更好地提高体育活动技能。

例如,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课后,大胆地创新、掌握技能技巧,最好可以自己创造性地编一些怎样更好地运球过人、传球、投篮等篮球运动技能,也可研究探讨如何去配合同队队员,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各自的聪明才智,多种形式的创新,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所以,体育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法,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独立创新,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当然,教师要认真深入分析体育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仔细研究教法,为学生发展的需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也要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体育教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教师,去超越一般常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创新教法,独特新颖地创设创新的浓厚氛围,从学生的情感层面,予以想象的空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与空间。

另外,小学生肥胖、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问题困扰着学生。为解决此类问题,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推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学生的健康抓起。学校体育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标准。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指挥棒,是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明确的教育、激励、反馈和导向功能。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教学、分段教学、提示教学、分组教学等等教学方式,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但也要注意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语言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有趣,示范准确、优美、熟练,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5G时代体育短视频生产传播的媒介趋向与引导机制研究[J].王福秋.体育与科学.2020(06).

[2]体验式游戏规则对儿童习得行为的养成研究[J]. 王妍,王毅.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