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在人力、物力、技术及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实施有效办法,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加以扶持。除此以外,电力部门也应在革新农村配网过程中解决电力传输过程损耗过大的问题,为日后的运行管理工作扫清路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1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的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农村配电网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现有电网资源和管理资源没有发挥最大化效益。首先,农村配电网点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方法落后,目前仍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水平,精益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输配电设备难以全线监控,运行信息难以实时掌握。其次,电压合格率、负载率、供电可靠率、线损率等指标无法及时计算和分析,制约了农村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与此同时,电网企业的调度、配电、营销等专业之间专业壁垒较为严重,各专业现有信息化平台孤岛运行,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滞后,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造成大量信息资源浪费。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满足企业加速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优化现有农电资源,夯实管理新基础、充实管理新内涵、创新构建农电配网管理体系,推进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的措施。
2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配网运检难度系数大
大部分山村配网工作都较为落后,农村配网运检十分困难,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1)天气多变使山区的农村地区成为配网事故的高发地区,对配网的排查与检修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还会出现小事故大排查,导致大面积停电的现象,对山村居民的日常用电供应十分不利。(2)常年工作于恶地带配网检修的工作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相关技术工人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在检修时存在人身安全风险。部分工人存在排斥心理,再加上环境、地势等问题,加大了配网运检难度,导致对农村配网的检修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引发一系列问题。
2.2缺乏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网络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高新科技被应用于各领域,电网运检工作也不例外。农村作为接受高科技及新产业布局比较落后的地区,在配网布局工作过程中考虑不全面,没有为以后的技术革新、线路革新及管理系统革新打下基础,导致农村配网管理工作缺乏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全面换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此矛盾正是引起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工作问题的原因之一。
2.3运检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效率及相关资源的配置不能与城市配网运检相提并论,其在运检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许多漏洞。目前,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解决配网管理疏忽导致的大量私拉电线问题、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使其在思想方面重视农村配网的安全运行,减少农村用电的安全隐患。
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配网项目质效管理的措施
3.1关注配网管理要点
第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立健全配网自动化系统,升级有关技术应用软件、硬件,为统筹配网数据信息、检测设备运行情况、预见配网故障、制定配网管理决策奠定基础,使配网自动化技术得以发挥积极效用,通过配网建设及改造,提高配网管理质量;第二,根据《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评估导则》,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针对有关电网进行评估,洞悉系统故障隐患,找准配电服务薄弱环节,针对配网进行实时监管,根据监管结果规设更优配网管理决策,解决供电能力欠佳、配网建设改造、迎峰度夏(冬)等问题;第三,做好配网安全管理工作,贯彻《配网安全运行规程》,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远程监控,规设防雷、防冰、防火等远程自动化监管参数,一旦配网环境触发有关参数将在预警同时面向管理人员发送短信,按照安全监管等级选择关停配网系统,指引技术人员采取配套措施,排除安全故障,保障配网稳定,使安全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提高配网管理质量;第四,提高配网设备检修质量,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分析有关设备日常运行数据明晰其状态稳定性,预见其故障隐患,评估其使用寿命,制定针对、可行检修方案,并根据设备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进行检修,同时将检修数据归入配电自动化系统内,为今后开展高效检修工作提供依据。
3.2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项目规划落地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高压配电网、配电自动化规划专题研究,规范项目入库管理,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加快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持续做好“两新一重”等重大项目配套电网建设。在做好电网建设科学用地选址、依法依规简化电网项目核准管理流程、简化电网项目稳评手续、统筹市政道路与电力线路规划建设、强化用地保障等方面取得更多政策支持,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3加强电网基建项目前期管理,提升农配网管控水平
在农配网工程管理全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需求提报、设计招标、勘察设计、项目储备、项目立项、物资招标、施工招标、开工准备等环节。梳理和规范公司电网基建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加强电网基建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提前开展设计、建设、施工三方会议,对年初首批项目进行重点部署,将施工难度较大的项目预先排出,并对项目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讨论,预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做好规范协同管理的准备,提升管控水平。
3.4科学选择设备
为使通信技术、终端设备技术、数据交互等技术得以高效运用,需做好自动化设备的选择,以FEP为例,在自动化设备出现故障后FEP服务器配置群可以充当临时服务器,确保配网运转安全稳定,作为配网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第一道保障,需FEP服务器具有协调性、稳定性、科学性,与自动化系统自洽,同时还需做好FTU、主站服务器等设备的选择,使自动化系统内配网管理数据得以实时传递、高效运用,继而凸显自动化技术在配网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结束语
为提高配网管理水平,节约配网运行成本,保障配网运转安全稳定,推动配网朝着自动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电力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助力产业转型、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这就对农村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将农村电网建设与乡村建设融合,着力完善农村基础电力设施,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电能替代和多能互补等措施。在此过程中要求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加强电网投资力度,全面提升农配网的供电能力,推动省市县电网公司协同,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助力实现城乡共享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电力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吴寒松.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88-189.
[2]王德成.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管理[J].数码设计(上),2019(10):168.
[3]王淑艳.农村电网智能化改造相关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