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初中阶段是强化学生身体机能,让学生养成一生受益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建设,是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的核心点,同时也是当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要重点面对的课题。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片面注重自主学习
教学环境和引导教学也非常重要,很多初中体育课堂上的教学模式都是做完简单伸展运动后,将大部分课堂时间交个学生自由活动,而初中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自律性,在体育课堂上的自由活动大部分都是坐在一旁聊天,体育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也无法体验的体育的乐趣,也无法巧妙掌握到技巧和精髓,这对可能有运动细胞的学生来说,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容易耽误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对九年级学生来说,体育也纳入中考成绩中,多以实践为主进行培养和引导。
(二)运动教学技能被忽略
大部分教师认为语、数、英才是主要教学内容,因此,基本都专攻此类教学而忽略了其他学科,这其实是不符合素质教学要求的,不但没有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还容易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据调查发现多个学校对运动的技能和提升培养是直接忽略的,没有实践的机会,体育课基本多次用其他语、数、英的课程顶替,体育课程学生无法参与实践课程,也就无法把握到各类运动器材技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方面,进行了些许改变,但都只是理论知识讲的较多,还是缺少实践,无法帮助学生结合个人身体素质进行专业培养,长期缺乏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也会跟不上。
二、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教学方法
(一)开展游戏式的体育课堂教学
受我国应试教育所影响,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还存有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课被其他文化课侵占,还有就是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课堂规划得不合理。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做做体操,然后自由活动,这种牧羊式的教学学生很难得到应有的体育运动指导,这也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根本就起不到有效的身体锻炼,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差。虽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自由活动,但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同时还要具体的技能指导。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他们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宣泄,以此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活动学生身体,在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传授学生各种运动类型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比如,球类运动中的足球、篮球、排球与乒乓球等等。通过不同的运动类型避免学生感觉体育课堂的枯燥,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些不同的体育项目中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一种,并长期坚持下来,这也是体育教师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有的学生耐力非常好,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练习长跑和慢跑,而有的学生爆发力特别强,那么就可以让他们练习铅球和百米跑。教师应该试着去发现各个学生擅长的领域,找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强项,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对运动的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情境教学
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可以借助于音乐、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自主锻炼情境,这种既简单又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其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姚明在NBA中的精彩视频,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欲望,同时,这样也能更为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运球、投球和三步跨篮等动作,较之传统的语言教授方式,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采用比赛方式教学
比赛式教学能够快速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发起一个主题比赛。因为大部分体育项目竞技性比较强,而学生也有较强的好胜心,一定会尽全力比赛。进行小组分配后,一般能力较好的一般会起到引导能力,和同伴分享技巧对策,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能够帮助到体育能力一般的同学,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团结;另一方面这类型的比赛多组织几次,也能够有效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体育锻炼能力,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便能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以及提升。比如接力赛跑,这个是一个需要团结的竞技比赛,小组中会有跑的好的和跑的差的,同学之间为了赢得比赛,一定会商讨对策,用自身的优势完成比赛,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可以偶尔进行全班或者其他年级正在上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一场小型马拉松比赛,一来可以为班级或者年级争光,二来可以体能测试。
(四)分组互动
比赛竞争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助推力,在实际比赛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将其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再用比赛的形式展开体育互动教学。不仅仅能让同一小组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即能力强的学生能带动能力弱的学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整体的竞争意识,促使其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耐力慢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分组互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动力,如此不仅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还能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社会竞争模式,了解优胜劣汰的竞争理念。
(五)尊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对于教师讲授的体育技巧或者对于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心肺功能薄弱,有的学生可能协调性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们提高身体素质,切忌“一刀切”,要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们个体的差异,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
结论:总之,初中阶段的体育也尤为重要,这是为学生的将来打下的基础,并且在高压力的学习中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初三的体育还纳入中考成绩中,所以提前培养学生锻炼基本功和认识运动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必要的。初中体育教学在于实践,体育教师需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先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增加体育项目,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此时才能够朝着新课标的方向发展,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科、李晓东.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0):108.
[2]李开苗.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20(18):138-139.
[3]蒋龄长.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性[J].教书育人,2020(26):60-61.